招股活動在10月份一浪接一浪,集資額最高達80億美元的中國建設銀行,招股行動更如箭在弦。根據本地傳媒報道,建行已印備了120萬份白表供散戶認購,盛況可想而知。
建行上市在即,熱潮更席捲中資銀行股,背景相接近的中銀香港(2388)及交通銀行(3328)有機會再被市場注視,箇中的投資契機值得留意。
新股集資潮,令市場資金變得緊絀,上周部份銀行的3個月期定存已升至4厘,定期存款利息高低,間接令股票掛鈎投資的ELI出現變數。以上周ELI市場為例,場內一直最熱賣的滙豐控股(005)ELI,所佔整體ELI總成交比重,便較前周減少10%。
滙控ELI吸引力下降
滙控受歡迎程度銳降,不無原因。其股價在近月一直處於125至126.5元之間窄幅上落,過去本欄亦提及過,股票波幅與ELI年息回報有直接關係,股價波幅愈低,年息愈少,影響所及,部份滙控ELI年息更低於4厘;反觀另一邊廂,銀行定期存款息率卻不斷抽升。在內外因素夾擊下,滙控ELI吸引力自然下降。
投資ELI存在着接貨風險,而定存則是一項接近無風險的投資,在投資世界裏,具風險的工具便要以溢價作為補償,故選擇ELI時,應以年息回報高於定存作為其中一個比較及考慮因素。
對於鍾情銀行股的投資者,其實可考慮趁着建行招股熱潮,換馬至中資銀行股相關的ELI,賺取較可觀的年息。
建行上市,令市場再次將注意力集中在中資銀行股身上,同屬中資背景的交行及中銀,短期有一定吸引力。中銀及交行近期股價走勢頗為類似,兩股均於近月從上市新高作出調整,並較8月時的上市新高分別調整了一成及一成二,但現時已相繼從低位反彈,市場預測調整更有機會已告一段落。
同為本地大型銀行,中銀與滙控的股價波幅亦有頗大差別,前者近期波幅較滙控高出4至5個波幅點,而波幅的高低,則反映在年息之中,加上中資銀行股具有短期刺激股價因素,故有留意的話,不難發覺到有部份ELI投資者已從滙控換馬至中銀,並以約三個月的短線收息為主。
交行中銀ELI回報佳
就讓我們以滙控及中資銀行股ELI的實戰例子作出比較。
滙控44天期ELI、99%接貨折讓,年息為5.26厘。至於中銀同為44天期、接貨折讓98%之ELI,年息則達7.03厘,較滙控高出1厘以上,而接貨折讓則較低。以中銀昨日收市價15.3元計,接貨價約14.994元,與正股近月調整時的支持位相接近。
除中銀外,具中資背景的交行亦可作為滙控以外的另類選擇。交行44天期ELI、98%接貨折讓,年息高達10.42厘,回報較滙控高一倍。
保守的投資者可選擇折讓較大的96.5%ELI,年息亦有7.03%。以交行昨日收市價3.275元計算,96.5%折讓,接貨價約為3.16元,與9月下旬正股反彈前低位的3.1元接近。
由此可見,銀行股ELI亦有風險及回報不同的選擇,在定存息率逐步回升的年代,要適時換馬至合時宜的投資工具,才能提升投資回報。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
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