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資源消耗大國,能源和礦產的消耗量急劇增加,已引發國際社會的憂心,胡錦濤、溫家寶在執政以來的頻繁出訪活動中,尋求能源合作、資源合作已成為重心所在,能源外交、資源外交已成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的重要組成部份。
內地專家指出,中國每萬元GDP(國內生產總值)的礦產和能源的消耗比率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其中,鋼、鋁、鉛、銅和能源的消耗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點六、四點九、四點九、四點八和三點四倍。
礦產消耗遠超國際水平
在中日公開爭奪俄羅斯石油後,中國的能源及資源外交愈加受到關注。中石油集團在收購美國、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公司先後受阻,更令人擔心中國在國際間能爭取到多少能源、礦產合作,將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造成何種後果。
去年九月,溫家寶總理訪問俄羅斯時,能源合作是中俄總理第九次定期會晤的重要議程。但俄羅斯最終未承諾先鋪設通往中國輸油管,還令外界視為溫家寶外交的一次挫敗。
而胡錦濤出任國家主席後,無論前年的澳洲、新西蘭之行,去年的非洲之行、拉美之行,還有今年的加拿大、墨西哥之行,令外界關注的都是資源議題。其中,胡錦濤去年訪問巴西、阿根廷時簽署的合作協議中,中國將分別在巴西、阿根廷投資一百億和二百億美元,用以開發巴西海底石油和阿根廷礦產。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