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署搞了個為期3個月的創新科技節,最後以創新博覽會作結,觀乎傳媒的報道,姑勿論活動對香港的創新科技業有何貢獻,讓大眾理解何謂創新等,有關當局的確搞出了不少噪音。
港3團體奪亞洲創新獎
這邊廂香港搞創新博覽會,那邊廂雖有香港公司和團體參加創新比賽揚威海外,但卻未獲政府和傳媒青睞。上周,《亞洲華爾街日報》和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合辦的「亞洲創新獎」和GlobalEntrepolis@Sinpapore的結果公布,五個獎項由來自14個國家130個申請競逐,結果香港佔3席,新加坡佔2席。香港3個獲獎的單位是香港寬頻、位於大埔的摩托羅拉亞洲和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香港寬頻在公共屋邨內建立的寬頻網絡獲GlobalEntrepolis@Sinpapore獎,其代表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講明香港寬頻的網絡沒有甚麼特別,用的只是大部份辦公室採用的以太網,香港寬頻將之應用於大型公共屋邨建立寬頻網絡,就憑此奪得獎項。
獲「亞洲創新獎」金獎的是摩托羅拉亞洲,得獎產品不屬高科技,也不是甚麼新念頭,只是在手機上用手指在鍵盤上寫中文字,不需用手寫板。獲銀獎的是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網站,用漫畫、音樂加互動功能,向青年人介紹抑鬱症。嚴格來說,這是低科技的入門網站。
不涉及高科技講求創意
三個獲獎的香港公司或團體用的同樣不涉及高科技,只是用一般人均可使用的科技,將之應用到所需解決的問題之上,加以好好發揮,便已經是足以叫人刮目相看的創新。反觀香港創新科技署所搞的甚麼5個研發中心,在創新博覽會中搞甚麼機械人大賽,實令人失笑。5個研發中心還不是由那些大學和非政府機構瓜分,跟過往失敗的經驗有何不同?機械人最廣為應用在工廠自動化,香港已經「去工業化」了,還談機械人應用作甚麼?
有人會說,創新不一定創富,正如摩記的手機不一定好賣,香港寬頻的服務也不一定賺錢。不過,香港商界就是需要不斷用創意找新的商機。
否則,當香港式的創意只是如何透過吹噓樓市製造財富效應,或者只是將過氣舶來品牌包裝來騙內地同胞,又或是傳媒的觸覺總是在估領袖,香港就沒有希望。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