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看到的,都是表面現象和門面工夫,對人和事,多懷着好奇和好感。階段二:發現好多問題,希望找出答案;心頭,總有疑問縈迴:「這個人,怎麼這樣壞?」或者,「這座城,怎麼這樣爛?」然而,仍舊願意在這座城和這個人身上發掘「好的一面」。階段三:認識,越來越透徹,百種獸行,千般惡相,相繼浮現;有人將「好的一面」盡量放大;有人轉移視線,認識別的東西。
批評,也分三個階段。
階段一:照例歡呼:「這真是一個美麗新世界!」都是好人,好事,好山好水。階段二:小罵大幫忙,或者,恨鐵不成鋼,到底願意提出異議,希望對方窄路掉頭,改過遷善。階段三:知道勸不動,罵不聽,惟有袖手看城陸沉,看人釘蓋,留番啖氣暖肚。
心態,當然也相應出現三個階段。
階段一:眼前,是值得獻身的人,適宜貢獻才華的社會,要大展拳腳,幹一番事業。階段二:失望,沮喪,不解,滿腹牢騷,但面對蹇滯,仍設法克服,認為難關會過去,覺得這個人,這座城,雖然有病,卻沒病入骨髓,仍舊熱心獻策,望有心人搶救。階段三:走不動的,練大肺臟去忍氣,擴張脖子去吞聲;走得動的,減少投資,變賣房產,尋覓較好的營商環境和居住地;如果這是一段感情,可以說,已到了末期,早作好見異思遷的心理準備。
事情的發展,一定經歷這三個階段?未必。有時候,遠看,覺得好;近看,會覺得更好;細看,久看,簡直好得不能再好!但這種神蹟,鮮會發生;就算要發生,也只會在旁人身上發生;所以,我們會覺得別人的老婆漂亮,希望到她床上去睡覺,就像她的枕邊人,希望到二奶村去睡覺一般。
有澳門人認為我「讚」澳門,純粹出於無知;凡事講階段,我在「階段一」是說過幾句好話,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