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在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共升了284點,9月30日收報15428點,使到港股第3季埋單計數「賺」了8.6%,可惜好景不長,恒指再次挑戰15500點高位的努力在10月初又無功而還。受到美國加息周期可能要延長的消息影響,港股在9月5日大跌221點,9月6日再急挫321點,兩天內不見了540多點,第3季差不多一半的升幅已蒸發掉了。
雖說股市出現了走勢陷阱,令10月恒指蒙上陰影,但如果本港基本經濟因素續有改善,則第4季港股仍不會太差。且看港股近期新的動力來源──房地產的形勢:
9月27日是港府接受發展商八折勾地後,本年度第一次賣地,成績相當不錯,3幅九龍市區的地皮全都以超出底價5至7成成交,合共為庫房帶來101.5億元進帳,此舉無疑為近月牛皮偏軟的樓市注入一支強心針。有趣的是,其中位於西九龍的兩幅地皮,成交地價已貴過同區現貨樓的呎價,亦即出現了「麵粉貴過麵包」的怪現象,預料日後建成住宅發售,呎價要達到七八千元,發展商才有錢賺。
未來兩三年供求失衡
無論如何,測量師及物業代理均認為這次賣地成績對樓市有利好作用,顯示了發展商對後市有信心。另一方面,名分析員林奮強則擔心港府會以這次賣地成績作日後的指標而推高地皮的底價,變相恢復「高地價政策」,使未來發展商更難成功勾地。
本來賣地成績理想對地產市道是好事,因為自97年後本港地產隨着經濟不景已「陸沉」了將近7年,到03年沙士之後才有轉機。如果看統計數字,則在98至03年,港人的結婚人數、子女出生數目以至入學人數都下降,因此期間住宅落成數目減少並沒有造成供求失衡;不過,自從04年中開始,情況已出現了180度的轉變,隨着經濟好轉,港人的結婚、生育、就業甚至離婚數字都上升,馬上使到住宅單位的需求激增。但在另一方面,房地產發展是需要幾年時間去策劃的,不可能因需求上升,供應量也馬上可以跟上。
港府早幾年暫停賣地,勢必令未來兩三年樓市供求失衡,明年樓價有機會再升兩三成。樓市因這樣的理由而繼續上升,短期內對發展商、已持有物業者以及股市都有利,但長遠而言,樓價高得不合理,肯定會扭曲本港經濟結構,使到社會分化、競爭力下降,如港府不再放寬土地供應,則日後樓市又將踏上98年泡沫爆破的老路,這絕非香港之福。
姚謙
時富泛德財策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