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歲時,深受「疲憊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的影響,當年大家看的書,代表性的是積.克路的《旅程OntheRoad》、阿倫.金斯堡的新詩,和VladimirNabokov的《羅麗妲Lolita》。
前二者我明白,內容是創新的,第三的《羅麗妲》以舊文體敍述,可能是作者原籍俄國,承受《戰爭與和平》、《卡拉瑪卓夫兄弟》等文學鉅著的遺風,篇幅非常冗長,為甚麼那時候的知識分子那麼欣賞,影響整個潮流呢?
今年是《羅》書出版五十周年紀念。當時看的美國Putnam版是在一九五八,差了三年才五十呀!原來最先在法國出現OlympiaPress出版社的,在於一九五五年十月八日。
五十年了,人們還是不斷地談論這本書,因為內容大膽嗎?故事說一位老教授愛上了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已是不可饒恕的。
但是作者為甚麼沒被人告將官去呢?有關性愛的描述只是在書前面的一百四十頁,後來的堆滿了老教授的罪惡感,和他黑暗的心理旅程,作者自己說過:「當藝術來看的人嚇壞了,當色情來看的,發現它是一本悶書。」
記者訪問英國名作家GrahamGreen,要他選出三本喜歡的英國文學,他挑了《羅》,天下讀者才注目。
記憶中,好像沒見過《羅》的中譯本,如果各位有興趣,可去買史丹利.寇比力克導演的電影DVD,有中文字幕,並忠於原著,它一共被拍過兩次,新版由JeremyIrons主演的糟透了,不堪入目。兩部戲的女主角都成年,看起來樣子小罷了。
當《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已經遜色的時候,《羅》還是一部重要的文學作品。藝術沒有色情不色情的,只有敢於突破或不敢於突破,看五十年後街頭,少女們捲起的那陣「羅麗妲熱」,有點好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