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扭傷、撞傷難以避免,尤其對世界級運動員,韌帶或肌腱受傷更經常發生,但要百分百治好卻不容易。新加坡國立大學科學家最近就以納米技術,成功研製出人造韌帶和肌腱,有效治療韌帶與肌腱損傷,日後新技術還可用來修補損傷了的皮膚和器官,甚至可製造血管。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郭子洪和杜壽祿利用一種名為PLGA的生物材料,合成約零點七毫米粗的絲線,再以此製作網狀支架,利用納米技術在支架的孔洞中填入只有四百納米粗幼的細絲,這樣就成為幹細胞可以依附生長的支架。
骨髓抽取幹細胞
研究員然後從骨髓抽取幹細胞鋪在支架上,約四周後支架就會分解,只剩下細胞組織;跟着利用生物反應器讓細胞組織不斷收縮和伸展,讓幹細胞生長成韌帶組織。
科學家也用蠶絲作支架,因為蠶絲堅韌,製成的支架更好,培養出來的肌腱或韌帶更強韌,治療效果應該更好。
研究員計劃明年一月先在兔子身上進行實驗,成功後再擴展到羊、豬等大型動物身上,最後才在人體進行臨床實驗。
科學家相信,他們這項人造韌帶與人造肌腱的新技術也可以應用在其他用途上,包括可用來修補損傷了的皮膚和器官,甚至可製造血管。
中央社/新加坡《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