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中央委員逾半易職

盡論中國:中央委員逾半易職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昨日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按慣例,與會的包括一百九十八名中央委員、一百五十六名中央候補委員,還有各省市區、中央各部委、解放軍各大軍區各大軍兵種尚未躋身中央委員會的負責人。與會者自然可以參加討論、發表意見,但到正式投票時,就要中央委員才有資格。

胡主政3年落力調整官員

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在二○○二年十一月中共十六大舉行時誕生,其中,中央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列,候補委員則以得票高低排名,中央委員出缺時,依次遞補。三年來,中央委員中有一死(前商務部長呂福源)一革職(前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由候補委員順序遞補了兩名,仍維持一百九十八名的數量。
自選出至今,中央委員已有一百一十二人出現職務變動,佔百分五十六。由此可見,胡錦濤主政後在調整官員方面何等落力,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這些官員異動中,最多的是晉升。較大的一次變動是二○○三年全國人大舉行時,因國家領導人換屆及部委重組引發的人事異動,包括新任政治局常委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分別出任全國人大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國家副主席等。

有官員在問責制中落馬

其次,不少獲安排進入中央委員會的副職官員陸續扶正,如,現任解放軍成都軍區司令員王建民、南京軍區政委劉冬冬、上海市長韓正等。
有部份省部長在年屆六十五周歲的退休年齡後,轉往全國人大或全國政協任職,包括前民政部長多吉才讓、前甘肅省委書記宋照肅、前吉林省長洪虎、前司法部長張福森等。
也有官員在問責制中落馬,北京市前市長孟學農、衞生部前部長張文康和前海軍司令員石雲生、前海軍政委楊懷慶,分別因沙士事件和361號潛艇失事事件丟官,但都保留了中央委員的銜頭。
現時未進入中央委員會的省部長、軍方高層不多,包括山西省代省長于幼軍、吉林省長王珉、福建省長黃小晶、廣西區主席陸兵、陝西省長陳德銘、人事部長張柏林、衞生部長高強、海軍政委胡彥林、二炮政委彭小楓、蘭州軍區政委喻林祥等。
按照慣例,他們如能留任到○七年舉行十七大時,將是中央委員的當然人選。
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