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揭盅,由大熱門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總幹事巴拉迪(MohamedElBaradei)奪得。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讚揚巴拉迪是深化核不擴散措施的「無畏支持者」,委員會聲明表示:「正當裁軍努力停滯不前,核武器有可能擴散到其他國家和恐怖組織,核電的角色似乎再次吃重之際,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周五宣布IAEA和巴拉迪得獎時,肯定兩者「在防止核能被用作軍事用途的努力,確保核能在最安全情況下用於和平用途」委員會秘書倫德斯塔德說:「所有曾對IAEA作貢獻的人,都是這個重要獎項的一部份。」
伊朗北韓核危機「強心針」
巴拉迪在IAEA維也納總部回應得獎喜訊時說,這獎項傳達出的強烈訊息,就是叫他們繼續「不偏不倚誠實行事」,對他和IAEA現在要化解伊朗和北韓核危機,都是一支「強心針」。巴拉迪這樣說不無原因,美國前年出兵攻打伊拉克之前,他指伊拉克沒有核武計劃,跟美國總統喬治布殊針鋒相對,事實證明他是對的。但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穆喬斯表示,把和平獎授予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巴拉迪,不是要針對美國政府,「不是為了踢任何國家一腳」。
IAEA女發言人弗萊明說:「這是在IAEA工作的職員引以為傲的時刻。」聯合國前首席武器調查員布利克斯說,得獎代表了「IAEA的專業和獨立角色得到認同」,又指IAEA有足夠能力應付伊朗和北韓核危機,「機構正嘗試冷靜地找出外交解決方法,但一定要基於事實和專業的觀察及確認。」
「專業和獨立角色獲認同」
處事一絲不苟的巴拉迪,近年要帶領IAEA面對冷戰結束以來最嚴峻的核擴散挑戰,阻止伊朗和北韓利用核電技術發展核武器,當平壤當局在二○○二年驅逐兩名核查人員出境時,巴拉迪曾指摘北韓玩弄「核子危崖政策」(nuclearbrinkmanship),將核危機引至爆發邊緣來要脅國際社會。
今次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選擇其實有迹可尋,因為委員會過去習慣每逢在一九四五年日本廣島和長崎原爆的重要周年紀念,把和平獎授予反核人士或組織,一九七五年的和平獎得主便是前蘇聯的反核物理家薩哈諾夫;一九八五年得主是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組織;一九九五年得主是反核組織帕格沃什集體(PugwashGroup)和創辦人羅特布拉特。
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
經濟學獎下周揭曉
香港時間:
10/10(下周一)晚上7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