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外界視為特首曾蔭權「政績工程」的西九文娛藝術區天幕,雖然備受各界批評和質疑,但港府昨仍堅持按計劃興建面積達二十公頃的天幕,並指耗費四十億元興建的天幕得到一定程度的公眾支持。各界批評港府扭曲民意,一意孤行,憂慮龐大的天幕保養維修費用驚人,將成為日後西九管理局開支大包袱。 記者:羅偉光、蔡元貴
根據港府建議,擬建的天幕需覆蓋最少五成半西九土地,即整個天幕面積達二十公頃,約可覆蓋由灣仔至銅鑼灣海濱部份,天幕高度介乎五十米至一百三十米,港府曾預計建築費用達四十億元,故是否興建天幕極具爭議性。
理大天幕民調沒定論
根據政府委託的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民調數據,在電話調查中,五成人支持天幕作為香港地標,填交的意見卡則有兩成七人表示不喜愛三個入圍財團的天幕設計,五成七人對天幕表達了負面意見,而在書面、立法會及其他團體的意見中,多數意見反對天幕,研究所認為此問題「沒有定論」。
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昨引述上述結果稱,公眾對此意見分歧沒有定論,他堅稱市民憂慮的興建技術及安全問題可解決,至於喜愛與否是主觀感受,港府認為目前不應放棄興建天幕。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在記者會上表示,西九文藝設施每年開支約五億元,天幕維修保養費用佔低於一成,約數千萬元,對日後的西九管理局不會構成沉重承擔,他說由於當局限制地積比率,故區內樓宇高度不會太高,天幕亦可相應降低高度,面對外界批評,他說需與財團進一步商討,若財團均不願興建,港府亦不排除放棄的可能性。
高空俯視方見其特色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楊森昨在會議上批評,曾參觀西九展覽的市民及立法會均反對興建天幕,港府說法有扭曲民意之嫌,「政府唔好玩魔術,將冇嘅嘢變做有。」建築師學會會長林雲峰稱,學會內部調查發現,逾六成會員反對興建天幕,他指港府應正視專業人士意見,「花幾十億起個天幕,日後維修保養好多手尾,隨時成為無底深潭。」親政府政團新世紀論壇亦對天幕有保留,表示以天幕為文化地標值得商榷,因為文化設施最重要是內涵而非外觀,新論壇又指其實天幕只能在高空俯視才能當作地標欣賞,遊人在地面觀看,根本感覺不到地標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