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門
北京城門成歷史
北京的城門就是歷史,建於明代的永定門是北京外城的正門,亦是北京城南北中軸線的起點。和北京其他城門一樣,永定門上建有城樓,在城門外建有防衞作用的壅城和箭樓,城牆外還有護城河。但堅固的城牆擋不住世易時移,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已拆毀部份城牆興建鐵路,一九五七年,政府重新規劃北京,永定門在爭議聲中被清拆,修建道路。
安定門
舊京繁盛大馬路
安定門內大街位於北京城東北面,是京城的交通要道之一,亦是其中一個最繁盛的地區。大街寬闊筆直,照片中可見一支出殯的隊伍正在大街中緩緩前進,路邊停了多輛等待顧客的黃包車,街道兩旁店舖林立,店前搭起了白布遮陰,當時汽車尚未橫行,行人還可以在路中心徜徉,是典型的舊京市貌,而商舖之後,櫛比鱗次的是北京的傳統民居四合院。
賣芝麻禾吉的農民
過年踩歲洗霉氣
老北京有過年「踩歲」的習俗,農民在農曆十二月二十日前後便開始在街頭賣芝麻秸,百姓在年三十將買來的芝麻秸放在院子地上,家人路過便將其「踩碎」劈啪作響,有如燒爆竹的聲音,象徵踩去一年的霉氣。有的更在秸下撒些銅錢,給小孩踩碎後拾起;踩過的芝麻秸便會拿去焚燒,家家戶戶都飄着充滿芝麻香味的輕煙。
街頭博彩
投小球贏泥公仔
兩個穿棉襖的小孩在玩老北京的街頭博彩玩意,每次付款後可得到一個小球,把它隨意放入箱中的小洞,小球便會經內裏的迷宮滑落,小孩們便全神貫注等待小球在底部滑出,若順利到達指定的出口,便可獲贈圓桌上的手做泥公仔一個;若投了數次也落空,亦可直接付款買個泥娃娃回家。現在北京的老一輩兒時都看見過這類「博彩」攤檔。
剃頭匠
他為人民盤辮子
自滿清入關,下令漢人薙髮易服,挑着擔子「為人民服務」的剃頭匠就應運而生。剃頭匠手中拿着名為「喚頭」的響器,走街串巷招客,擔子還帶着一個火爐,燒着一盆熱水,客來了,就在路邊放一張矮凳,讓客人安坐,然後就熟練地剃頭,再盤好腦後的辮子。到了宣統遜位,中國男人背後的辮子消失了,剃頭匠也在北京的里弄之間悄然絕迹。
富連成科班
京劇最光輝歲月
說到北京的歷史,不能不提京劇在京城的光輝歲月。京劇的劇團稱為科班,舊北京出名的京劇科班不少,富連成科班則是京劇歷史上規模最大、名角輩出的科班,馬連良、譚富英、袁世海等等在戲台上賺過無數戲迷的喝采。自一九○四年至一九四八年的四十四年間,富連成科班前後培養了七科近七百名學員,演出了大小戲碼四百多齣。
鼓姬
歌女賣唱迷眾生
北京人都稱鼓姬為「大鼓妞兒」,即是當時在茶館裏打着各式大鼓賣唱的歌女,她們即場唱出客人在摺叠扇子上點選的民間小調。當時鼓姬迷倒不少落難公子,平民百姓及學生也是捧場客。章回小說家張恨水的名作《啼笑姻緣》就是以此類茶館為題材。從照片可見,鼓姬的表演場地擠迫簡陋,舞台背景更貼上藥店的宣傳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