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調查發現,三成兒童患有軟性扁平足問題,但當中只有一成受訪者知道自己患扁平足。此外,百分之七學童左、右腳形狀不同,較難購買合適的鞋子。有專科醫生指出,結果顯示家長與學童對足患問題的關注不足夠,而市面的童裝鞋也未能完全滿足兒童足部發展的需要,呼籲家長若發現子女有足痛或鞋子很快破爛,就應及早求醫。
僅一成自知有問題
保良局與香港骨科中心合辦「童步前進」學童足部醫護計劃,今年六月至七月以問卷形式訪問了三千六百八十八名小一至小六學童,並於七月替三百九十九名小三學生檢查足部。
香港骨科中心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表示,檢查發現患軟性扁平足的學童高達三成,但問卷調查顯示只有一成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扁平足。檢查又發現除扁平足外,近兩成學童患有後跟外翻、腳拇趾外翻、疣及香港腳等其他足患。
此外,問卷調查發現百分之七的學童左、右腳形狀不同,購買鞋子時會遇到困難;三成兒童在家中則有赤腳習慣。
在家中也不宜赤腳
高拔萃認為,軟性扁平足雖不是嚴重的足患,但學童有可能因為患扁平足而出現足痛問題,而進行運動時也會遇上較多困難。他強調,軟性扁平足雖無法治療,但患者仍可以矯形鞋墊紓緩痛楚,他呼籲家長及早帶子女求醫。
高拔萃又表示,市面上的童裝鞋未能完全滿足兒童足部發展的需要,故建議家長每三個月替子女檢查足部一次,購買合適的鞋子。針對赤腳的問題,由於赤腳會令腳掌承受的壓力不平均,長遠而言會影響足部發展,建議兒童在家中穿着具有承托力的拖鞋。
香港骨科中心物理治療師謝紹明表示,兒童應多留意自己的坐姿和步姿,並可在家中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和關節舒展及肌肉鍛煉運動,保持足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