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救治病人理應不計較求醫者的背景,但作為未來醫療體系支柱的醫科學生卻對同性戀仍存有誤解,約四分一中大醫科生認為同性戀是心理不正常,需要接受治療;更有近四成人認為同性戀會對校譽有負面影響。有醫學院教授指,醫科生對此存有誤解,教學時需多加留意,以免影響日後治療工作。 記者:張嘉雯
中文大學醫學院在二○○二年以問卷方式調查了六百多名中大醫科生,結果發現四分一醫科生認為同性戀屬心理不正常,需要接受治療,即使是高年級學生,亦有同樣想法,而有信仰背景的學生更傾向於認為同性戀是疾病,較沒有信仰的受訪學生高出逾倍。
此外,有三分二受訪者認為同性戀伴侶與異性戀伴侶一樣有權利結婚,少於半數認為他們有權領養兒童。
另三分一人認為同性戀性行為與異性戀性行為有別,進行雜交的機會較高,對伴侶的忠誠度亦較異性戀者為高。八成六人表示會接納友人是同性戀者,女學生又較男學生更能接受同性戀。
教授:係我哋教得唔好
負責該研究的中大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表示,雖然世衞早已表明同性戀只是另類生活方式,而非心理不正常,但仍有不少學生存有誤解,作為教授應檢討教學,「作為老師,係我哋教得唔好,未好好咁將個訊息講畀學生聽。」
調查又發現,回應的學生中,有十六人承認是同性戀者,二十人承認是雙性戀者,較一般普查的比率為低。
或因擔憂影響日後晉升
韓錦倫相信有關數字未能充份反映事實,相信是醫科生擔心他們未來工作及晉升機會受影響而未有透露真正性取向,他同意在婦產科、兒科、精神科等較敏感的專業,對同性戀醫生的認同度可能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