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四千萬的印度工人,上周為反對政府的經濟改革而罷工,令保險、航空等多個行業被迫停業。印度工會勢力之大,乃外商不容忽視的問題。與此同時,印度人斤斤計較的性格,外商與他們打交道,亦必須打醒十二分精神。 【印度商機系列二之二】
當前,印度的勞工供應和工資,均較中國具競爭力,但是其工會組織發展之成熟,中國望塵莫及。工會勢力之大,企業想裁員,並非像香港那樣開個記者會公告天下那麼簡單。在印度發展逾十年的聯洲國際,就是怕工潮拖累生產進度,將印度廠工人數目由本來八十名,縮減至現在只得四十名。工會勢力之大,成為近年外商到印度設廠意欲大減的原因之一。
印度由九一年開始推行自由經濟政策,其中一項重大改革是降低關稅。「印度由最高時徵稅三倍,減至目前最低約百分之十五(視乎產品種類),外商毋須再為避繳高關稅而選擇在印度當地設廠。」香港貿易發展局經濟師袁兆勇稱,降低關稅減低外商在印度設廠的需要。
商人斤斤計較愛取巧
不過,他稱,外商出口產品至印度時要留意。當地海關如果認為進口的產品定價過低(與市場價相距太遠),會自行調高價格,再計算關稅。此時,外商必須按海關要求交足稅,否則貨品不准入口。
至於外商到當地開拓印度市場,必須全面掌握印度人的性格。「賣東西給德國人,兩張紙的合約,已經是三年的合作;但印度人呢,要二十頁紙,外商必須將想到、有可能發生的可能,全部寫下來。」聯洲國際董事黃偉光舉例說,他跟中國人簽合同,在內地八家百貨公司銷售產品,年期十二至十八個月。
對中國人而言,十八個月就十八個月,但印度人可能會跟你取巧,要求每六個月續期一次。「六個月,介紹你個品牌給顧客也不夠時間,如果你事前沒跟對方傾清楚,你為銷售點用的宣傳投資,便會白白花掉。」
代理索贈品轉售牟利
另外,跟印度客講價錢亦要留神。他說,如賣一千隻手表給中國客,每隻最低售價三百元(買得多價錢可再減),「中國人若最後只想買一百隻,會主動再找你報價;但印度人則會要求你用同一個價錢賣給他。」
不過,最經典的是,「你賣表或珠寶給他們,對方會問你拿鎖匙扣等作贈品,說是用來送給客人,幫你宣傳品牌;結果,你在印度舖頭內發現那些鎖匙扣,都變成標價的商品,被他們拿去圖利。」因此,要和他們做生意,可能要將這些計入成本。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