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鳳凰衛視,看到這麼一個標題:「軟實力出擊」,內容,是說有一幫中國人到美國的劇院去彈彈洋琴,跳跳洋舞,洋鬼子激賞,大鼓其洋掌,電視台有人感覺良好,認為在「實力」以外,中國展示了另一種「力」,一種「軟」的「實力」;而且,「出擊」了。
「實力」,卻是「軟」的,等於「老雞」,是「嫩」的;「冰棒」,是「熱」的;「高潮」,是「低」的;「高人」,是「矮」的;「真理」,是「歪」的……你知道「嫩老雞」、「熱冰棒」、「低高潮」、「矮高人」、「歪真理」是甚麼意思嗎?
語言,聽說是在「發展」的;我們說話,跟秦朝人、石器時代人說的話,已經有點不同;然而,這「發展」,總該有點規律,有點邏輯吧?不然,今天我這麼「發展」,明天你那麼「發展」,「我請你吃飯」,會不會轉眼就「發展」成「我請你食屎」?或者,「我請你吃飯屎」?早沒興趣糾正精神病人的病句,但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讓人明白的,除了「軟實力出擊」,就沒有更像人話的中國話?「獻藝」如何?「演嘢」怎樣?嫌不夠氣勢?那乾脆叫「讓洋人見識甚麼叫文化」好了。
有「硬件」,於是有「軟件」;有「硬着陸」,於是有「軟着陸」;有「硬實力」……對了,甚麼叫「硬實力」?跟「實力」有甚麼分別?「經濟實力」和「經濟硬實力」,是不是同一種「力」?講寫作,我很有「實力」,以後,要不要註明,譬如,「寫散文有硬實力」、「寫詩有軟實力」、「寫散文詩有軟硬實力」?
中國國力強盛,為了「軟舔癰」和「硬吮痔」,其他電視台,是不是也該來個「軟國力出擊」?但國力「軟」了,像文化和文字一樣「軟」了,糊了,爛了,還怎麼「出擊」?罵過「風球已經生效」這種病句,今年少刮風,還是看到「風球」或者「烈風訊號」等東西「已經生效」;「風球」和「訊號」,最好像麻醉藥一樣會「生效」,「生效」的時候,那幫「硬識字」的「軟文盲」,最好癱瘓在床,不能作惡。讓中文「硬發展」的人不「蠢」,只是「智慧含量」低;有一些,連「人格含量」也不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