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規劃 整頓諸侯利益<br>胡溫重定經濟區域版圖

十一五規劃 整頓諸侯利益
胡溫重定經濟區域版圖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明日召開,審議被視為胡溫施政綱領的「十一五規劃」(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草案,敲定中國未來五年及十五年的發展格局。本港親北京報章昨日報道,在「十一五規劃」草案中,胡溫會引入功能區概念,經濟區域版圖可能重新劃分,設立東部沿海、西部、中部及東北四大經濟區。此舉顯示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共第四代領導人,有意重劃地方經濟勢力,整頓諸侯利益。

身兼中共中央委員、候補委員的各省市區黨委書記、省市長,今日將陸續聚集到北京京西賓館,明日起一連四日舉行會議,目前公開的主要議程是審議「十一五規劃」草案。本港親北京報章《文匯報》繼早前披露中央有意控制或減慢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增長步伐後,昨日又引述消息稱,中央可能重劃地方經濟版圖,有望打破地方諸侯惟生產總值是問的政績怪圈現象。

四大區域產業分工

報道指出,鑑於改革開放以來,地區間惡性競爭、諸侯經濟不良現象紛陳,五中全會將提出東中西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有關部門詮釋為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即建立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的長效機制。
西部大開發、振興大東北等發展戰略,已先後在○一年由時任總理朱鎔基以及○二年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提出,而今次胡溫在五中全會可望提出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則試圖訂明全國四大區域產業分工,指中央安排重大產業項目布局時,應充份考慮各區的比較優勢,將西部發展為國家能源、資源主要接替區(代替沿海東部地區在能源產業上的位置),而東部沿海則要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促進傳統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至於東北地區則要建立重要裝備工業基地,中部六省則應成為物流及現代農業基地(見附圖)。

過去忽略東西差距

報道並引述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專家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由東向西分梯度非均衡的發展戰略,忽略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條件差距,令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誘發地區間惡性競爭、諸侯經濟,令過去十年的土地開發和建設分局無序失控。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