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三在南京揭幕的第十屆全運會,香港共派出一百七十八人參加二十四個項目;各人正摩拳擦掌,為個人而戰,亦為總會而戰。像明日出發的「柔道雙姝」陳芷筠、張慧怡及本周六開始比賽的體操小將李俊傑般,柔道沒有一個總教練、而體操的場地更是「朝行晚拆」。只有好成績才可以令他們有好的待遇。 圖?文:徐嘉華
早前在深水埗北河街體育館進行的「全港柔道錦標賽」,吸引近二百名本地好手參加,非常熱鬧,只是場內欠缺一位總教練,取而代之,是一位日本籍的短期教練藤田博臣,他是八月一日到港,專為張慧怡及陳芷筠兩位全運代表進行針對性訓練,全運後合約便告結束。
柔道:缺經費冇總教練
香港柔道總會主席黃寶基坦言,專責撥款給體育總會的康文署欠缺一套長遠的訓練安排(撥款是根據體育總會每年遞交的訓練計劃、比賽預算及受薪員工人數等作批核)。他說:「像今年我們有兩名運動員取得全運資格,康文署至五月才批了二十萬元作備戰,這樣我們才有經費聘請客席教練。運動員不是一朝一夕就有成就的,動輒要數年以上才有成果;希望政府在資助上可看長遠一點,最少可以有多點經費聘請長期的總教練。」
明日,陳芷筠與張慧怡將隨柔道啟蒙師傅陳雄偉首次踏上全運征途;面對有如世界級的中國對手,她們不約而同地期望最少入八強,為港隊爭取全運排名積分。
體操:器材「朝行晚拆」
另外,香港體操隊現位於馬鞍山體育館內,器材要「朝行晚拆」,這情況可望年底在觀塘順利邨的體操場竣工後,才有永久訓練場館。像訪問當天,運動員在擺放部份器材時,已費了不少氣力。此外,體操會亦因經費不足,減少出外比賽。
十一歲便加入港隊的李俊傑,今年就讀體藝中五,亦是唯一港全運體操代表。他坦言練習體操「好難」(包括要時間浸淫技術,亦要面對訓練場地問題),但他仍堅持到底,因為他與偶像李寧還有一大段距離。
他說:「一星期練習五日,每次三個半小時,並不好受;但想到要參加大賽,如明年亞運及○八奧運,甚至是今次首次參加的全運,都會令我捨不得放棄。」
專項跳馬的李俊傑,最近加了兩個九點七及九點八的難度動作,他期望最少可以打入八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