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rit手表高踞銷量榜首<br>「來路貨」印度熱賣 <br>

Esprit手表高踞銷量榜首
「來路貨」印度熱賣

印度被視為「中國第二」,就連香港首富李嘉誠亦看中印度市場,將一擲數十億港元投資印度的電信市場。然而,要數先行者,莫過於手表和珠寶銷售及製造商聯洲國際。早在十年前進軍印度的聯洲國際,今日旗下的Esprit手表,高踞印度進口品牌銷量的榜首,成功關鍵,在於印度正湧現一班有購買力的階層,對「來路貨」需求殷切。

世界經濟論壇近日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印度緊貼中國,居第五十位。雖然,印度去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僅佔中國的三分一,約四萬七千多億元人民幣,但消費潛力正在直線上升。以手表為例,印度一半市場被本土的Tata集團旗下的大眾化品牌Titan所佔據,令中高檔的進口品牌有絕對的生存空間。

有購買力階層湧現

聯洲國際董事黃偉光說:「印度逾十億人口,有兩億人月入一千五百至二萬港元,他們買得起外國牌子之餘,逾半又曾出國留學和工作,對外國品牌較熟悉」,令Esprit手表最受歡迎的價位,在短短五年,由四百至八百元,飆升至現在的五百至一千五百元,直迫中國消費者(價位在二百至二萬元)。
專門研究印度市場的香港貿發局經濟師袁兆勇說,當地服務業的高速增長,造就白領階層的冒起,現時服務業佔當地生產總值一半。另外,資訊科技和軟件業的發展,亦令很多年輕人透過上網接觸海外知識,刺激了對進口貨的需求。
但他形容:「印度工業比中國落後二十年!」生產的產品檔次較低,不及中國的競爭力。因此,香港出口印度的電子產品便高佔三成,中國亦有很多的電視機、音響和機械設備等出口至印度。
印度具消費力的人士現正對進口的電子消費品,如CD機、MP3機、相機、手提電話,需求很大。袁兆勇稱:「當地消費力只是二十年前的香港,手機和相機已算奢侈品」。所以,分期付款在當地流行起來,助長了他們買影音器材的能力。

「暫時難超越中國」

雖然印度消費市場正在升溫,但黃偉光認為,「印度暫難超越中國」,皆因消費得起的印度人目前只佔約兩成,近八成人口都是月入低過一千五元,但中國就有五億中產人士。印度工業一天不發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難以改善。
數據顯示,去年印度和中國的人均GDP分別為六百四十美元和一千二百美元,折算港幣約五千元和九千四百元,兩地消費力至今仍有距離。
【印度經濟系列二之一】
本報記者

孟買這類小販擺賣形式的市集,在印度隨處可見。
貿發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