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衞生官員證實,在印尼發現對H5N1禽流感產生陽性反應、但仍然健康的雞隻,顯示H5N1愈來愈難檢測。
本港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日證實,印尼當局發現感染H5N1後沒出現病徵的雞隻:「由於H5N1(在印尼)擴散範圍廣泛,現時雞隻也成為帶病源。」他表示,擔心如果出現了不出現病徵的雞隻,人們要是跟雞隻有緊密接觸,染上H5N1的機會會增加。
微生學專家:是個壞消息
鴨和鵝等水禽是H5N1的天然帶病源,即使染病也不會病倒,但H5N1一般對雞隻較兇猛,雞隻如感染H5N1,會很快變病,並在感染後二十四小時內死亡。印尼農業部家禽部門總管里亞迪(riady)證實有關報告:「……已聽說禽鳥感染H5N1後不會死亡,甚至不會出現病徵。」
本港中文大學微生物學家潘烈文指,染病雞隻不出現病徵是個壞消息,但補充指需要更多資料。H5N1中部份屬低致病性,部份可致病。潘烈文指出,新個案可能是低致病性H5N1,但也可能是高致病性、在雞隻體內適應下來或變得不那麼兇猛,但「愈多雞染病,愈容易將病毒傳染人。」
感染H5N1患者的死亡率達五成,衞生專家最擔心的,是H5N1變為可以人傳人,最終成人傳人的流行病。此外,印尼衞生官員經過測試後證實,一名上周四死亡的二十三歲男子,測試樣本對H5N1呈陽性反應,是當地第七名死於禽流感的人。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