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 3化學獎得主開闢 綠色化學

諾貝爾獎 3化學獎得主開闢 綠色化學

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名單揭盅,由兩名美國和一名法國科學家奪得,瑞典皇家科學院表揚他們在可應用於有機化合物合成方面的置換反應(Metathesis)研究的貢獻。獲獎的法國科學家肖萬(YvesChauvin)、美國科學家格魯布斯(RobertH.Grubbs)和施羅克(RichardR.Schrock),將平均瓜分約一千萬港元的獎金。

地球上所有有機物質,包括人體,都是由碳化合物組成,碳原子可跟其他化學元素連在一起,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間也可連在一起,形成碳長鏈或環狀,形成一個大型有機化合物。置換反應方法可打斷碳原子與碳原子之間的雙鍵(DoubleBond),令科學家可以在合成時更容易製造出大型有機化合物,甚至可以隨心所慾建立起任何種類的分子。

置換反應方法重列原子組合

瑞典皇家科學院形容,置換反應方法將分子中的原子重新排列組合,有如「雙人舞中交換舞伴」,能廣泛應用在化工方面,尤其是藥物研製和高級塑膠物料的生產上,使生產效率得以提高,過程更加穩定,亦可以減少製造污染。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讚揚,三人的研究是「是通往『綠色化學』的重要一步」,能製造出更耐用更少製造有毒廢物塑膠製品,有助食物保存;以及更好的藥劑,是人類對抗愛滋病、老人癡呆症、癌症等疾病的「主要武器」。現年七十四歲的法國科學家肖萬,於一九七一年詳細解釋了有機化合物置換反應的原理,即「肖萬機制」(詳細機制可見圖),以及指出那些金屬化合物可以用作為催化劑。

幫助有效製造出有機化合物

後來現年六十歲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施羅克,於一九九○年成為全球首位製造出有效,可應用在有機化合物置換反應的金屬催化劑的人。兩年後,現年六十三歲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格魯布斯,更做出可以穩定存在空氣中的催化劑,令有機化合物置換反應的用途更加廣泛。
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副教授黃文成表示,三位科學家的得獎研究對工業界和學術界都很重要,因為研究能令科學家更有效製造出他們心目中要製造的有機化合物。
瑞典皇家科學院網頁/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