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先施錶行依賴單一品牌

陸叔理財:先施錶行依賴單一品牌

近日市場焦點皆離不開新股,除了建行外,其他新股都有其獨特賣點。現在投資者認購新股,首先考慮的是首日掛牌有沒有足夠水位圖利,其他如基本因素、盈利增長潛力等,均已淪為次要的考慮因素。

無可否認,投資者對新股的「即食文化」,很難一下子便扭轉過來,但這種投資方法通常只可以「賺粒糖」,要「贏間廠」的話,始終都離不開股隻的基本因素。
平情而論,一隻股份於首日掛牌時,其股價很大程度上是反映當時的市場情緒,如果要把新股作為長線投資對象,除非是上市時定價非常吸引,否則我會建議待新股上市後再擬定投資策略,方為上策。
事實上,不少有基本因素支持的新股,初初上市的時間,股價表現未必會很理想,但當市場消化了投機性的買賣盤時,基本因素最終都會反映在股價上,譬如我當日曾推介的富士康(2038)、勤+緣(2366)、晨訊(2000),都是當中表表者。
日前已截票的先施錶行(444),是近年鮮有與鐘表相關的新上市股份。其業務頗為集中,主要從事品牌管理及名貴品牌手表的批發分銷,而集團更是FranckMULLER品牌在香港、澳門及中國大陸的獨家分銷商,佔集團04年銷售額逾95%,其他品牌包括deGrisogono及PierreKunz等。

市盈率高於同業

另外,集團主要的市場仍是香港,佔總營業額接近9成,內地則只有1%。賣表是一門頗穩定的生意,只要整體經濟保持良好的勢頭,手表(尤其是名牌子)的銷售都會有一定的保證。而事實上,根據招股書內容指出,在過去3年,集團的營業額及盈利都能保持穩定的增長,營業額的複合平均增長率接近17%,而純利增長亦逾兩成,而截至2005年3月底止的財年,純利為4680萬元。
今次先施的集資金額約1億元,有接近一半的資金是用於在內地市場進行推廣活動。早前我曾經跟一位鐘表業的老前輩交談,他認為目前要打造一個手表品牌,所需花的金錢非常龐大,最終也不知要賣多少隻表,才可以賺回推廣成本。
我認為,FranckMULLER在本地甚至是區內,亦是一隻人所共識的品牌,推廣效益絕對較打造一隻新牌子為佳,但集團的銷售額過於依賴此品牌,便有機會出現「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情況。而在未來時間,本地市場仍是集團的現金牛,但要令盈利有進一步突破,則取決於能否成功開拓國內市場。
先施錶行招股價介乎0.9至1.18元,市盈率處於8倍至10倍之間,高於目前市場上另一可供比較的東方表行(398),後者的市盈率僅為5.7倍。前者的估值較高,可能是因為對國內市場發展空間的憧憬,但若純以一隻鐘表股來分析,其可塑性可謂十分有限。
我倒有興趣看看,先施錶行的管理層會有甚麼策略將FranckMULLER打入內地,因為我對如何打造一個品牌是愈來愈感興趣。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