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無望?死馬當活馬醫

民主無望?死馬當活馬醫

吳志森 時事評論員

全體立法會議員獲邀珠三角兩日一夜遊大騷告一段落,人們的焦點都集中在即將發表的政改方案。珠三角大騷是否政改方案的前戲,希望營造社會和諧氣氛,連長毛都可以在廣州叫口號,在政治局委員面前大談六四,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政改方案民主派不如「趣趣地」識趣收貨吧!沒有人能否認當局有這樣的盤算,即使真的如此,民主派是否完全處於被動捱打的圈套裏,全無還擊之力?

近日,政府不斷為政改放風,提出區議會方案,增加五個直選議席,五個功能議席全數撥歸區議會,由區議員互選產生。同時,特首選舉團由八百人增至一千六百人,全數區議員成為選舉團成員。方案提出以後,民主派和保皇黨都忙於計數,力陳怎樣的選舉規則才對誰有利,六個區議會產生的立法會議席如何選出,哪個黨有「着數」,哪個黨會「蝕底」。這種不談理念,只顧政治分贓的思維方式,正中政府下懷,才真正是墮進圈套;只要拋出幾塊肉骨頭,就能讓他們爭個不亦樂乎,你看香港的政黨多麼容易對付。

政制千瘡百孔

另一邊廂,部份民主派堅持「企硬」○七、○八雙普選,對沒有雙普選的方案完全不屑一顧,一切免問,談也不談。這也是另一種預設的圈套,高官有言在先,如果政改原地踏步,髒水就會撥向這些「企硬」的民主派,互相埋怨,同室操戈,民主派準備好承受了嗎?
區議會方案是否完全不可接受?或許問題問錯了,區議會方案只是整體政改方案的一小部份。香港政治制度千瘡百孔,即使暫時把雙普選擱在一邊,行政長官的選舉辦法、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的產生方式,就應原地踏步,不動如山嗎?因此,民主派把焦點放在區議會方案的同時,千萬不要中了聲東擊西的圈套,轉移了視線。

應制訂時間表

四十五條關注組的湯家驊議員提出了他的政改方案,值得探討。湯家驊建議改革特首選舉委員會成員的產生辦法,公司團體票改為個人票,改革不具代表性功能團體代表的比例,特首提名票設定上限,以及加設信任投票的機制等。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確實的時間表,到二○一二年,特首選舉委員會變成提名委員會,提名候選人後,再由一人一票選出特首。

掀起民間討論

湯家驊方案可以作為民間討論的起點。即使中央否決了雙普選,但港人仍應想方設法擴大民主成份,同時制訂切實可行的時間表,這是市民和民主派應爭取的重點。幾個商會團體一桌子吃頓飯就決定了誰當立法會議員,這種第三世界的運作方式,完全與亞洲國際都會的先進水平脫節,不是早就應改革掉了嗎?沒有雙普選,政治制度還是有很多很多改革的空間。
中港博奕,強弱懸殊,唯一的辦法,是死馬當活馬醫。掀起民間討論,重燃民主希望,與政府討價還價。《基本法》說香港最終會實行普選,只要我們認真,普選就會弄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