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歐美對中國紡織品實施配額制,不少內地廠商計劃將部份工序遷回本港處理,但本港紡織業勞工短缺,令不少僱主頭痛。據了解,政府計劃在紡織業輸入外勞,首階段先輸入五千名外勞作試驗;而為免本地工人就業機會受損,當局擬規定申請輸入外勞的公司,必須優先聘請本地勞工、並為本地及外地勞工設定一定比例,更要為員工設定日薪二百元的最低工資,免員工遭無理剝削。 記者:許偉賢 莫劍弦
據了解,不少紡織界代表向政府表示,由於歐美對中國紡織品實施配額制,預計未來一、兩年,不少在內地設廠的公司會將部份工序遷回本港。政府注意到有關問題,故計劃在紡織界輸入外勞,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張建宗,近期便頻頻就此諮詢勞工界意見。
日薪最少200元
據曾與張建宗接觸者透露,政府有意在第一階段,先輸入五千名外勞作試驗;為免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機會,當局已為紡織公司,定出數項申請外勞的限制,包括有關公司必須優先聘請在勞工處登記、並通過技術測試的人士,同時須聘請一定比例的本地勞工,確保本地工人「有工開」。
政府更要求申請輸入外勞的公司,為本地及外地勞工設立日薪二百元的最低工資,並保證就算在紡織業淡季時,亦向工人發放至少三分二薪酬,即日薪近一百三十四元。
確保不會被剝削
目前政府與勞工界的最大爭拗,是本地與外地勞工的百分比;預料一旦解決有關問題,當局會盡早推出計劃。
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指出,勞工界普遍同意本港未必具備足夠人手應付回流工序,但強調政府推出計劃前,必須確保本地及外地工人不會遭無理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