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破了人類的歷史紀錄。這是一種觀察。但世界上還有另一種觀察,《金融時報》的首席評論員馬丁.吳爾夫(MartinWoolf)數月前曾提了一個問題:「為甚麼中國增長得這麼慢?」
許多人對這問題的自然反應是嗤之以鼻。但除了看表象也看數據的人,會提出另一種觀察。
一九七八年至二○○三年,在這二十五年內,中國的GDP增長了三三七%,人均增長六.一%。
同樣處於經濟起飛階段,日本在一九五○至一九七三年這二十三年內,GDP增長是四九○%,韓國在一九六二年到一九九○年這二十八年內,人均增長是七.六%,台灣在一九五八至一九九○年這三十二年,人均增長是六.三%。
比對這幾個亞洲地區在經濟起飛階段的增長,中國並不比其他地區快。更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幾個地區相對於中國,資源都貧乏得多,而且當年也沒有近二十年投資、產銷的全球化。
中國經濟發展之所以受矚目,是因為地大人多,龐大的人口規模使中國一下子成了世界工廠,生產了供應全球的產品。而中國人多,也擁有了龐大無比的消費市場。然而,中國的刺激量產,又以大量消耗資源與破壞生態來取得。在這方面,倒真是一個世界紀錄。
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個代價,是貧富差距的擴大。這有中國自己公布的堅尼系數(Ginicoefficient)為據。所謂堅尼系數,是國際間衡量貧富差距的通用指標。系數介於○與一之間。若一國的堅尼系數為○,就表示每一個家庭所得都相同,這個國家完全沒有貧富差距。若系數為一,即表示全部財富集中在一個家庭,貧富差距最嚴重。國際標準認為堅尼系數○.四是警戒線,超過了就有隨時發生動亂的危險。中國堅尼系數在短短二十年大幅攀升。一九九二年為○.二八二,二○○○年為○.四五八。今年六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中國城鎮居民與鄉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擴大,堅尼系數超過○.四八,直逼○.五。貧富差距擴大之速,恐也是世界紀錄。
新華社前天發表題為《貧富差距考驗中國社會公平和諧》的文章,描述上海有舉行百萬元的婚宴,而距上海五百公里的安徽一農家,一家五口只能以蘿蔔絲作午餐。
筆者早已不追求社會上的分配平等了。但看到中國古代詩聖所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現象,又在中國內地社會重現,又豈能不扼腕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