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變成店名 - 李登

片名變成店名 - 李登

那時灣仔有家酒吧叫"TheWorldofSuzieWong"跟一九六○年關南絲和威廉荷頓合演的西片同名。傳聞某屆香港小姐亞軍,正是出身於這酒吧的小姐,她當然矢口不認。
關南絲就憑一片成名,還說過:香港的女星不過比吧女的檔次稍高一點而已。不管如何,那酒吧選對了店名。我想當年很多美國水兵一蹦上岸上,都馬上直奔那兒找蘇絲黃去。用片名作店名,真不必花錢賣廣告。
成報大廈附近那家叫「不見不散」的餐廳,店名也取得好,也原是片名。片子是喜劇,葛優主演,教人笑破肚皮。餐廳經常是約會的地方,「不見不散」又是常聽到的口頭禪,這樣的店名實在太絕。
有家甜品店用「甜蜜蜜」作店名,亦可見挺有心思。要是賣的是麻辣火鍋,店名叫「我的野蠻女友」又如何?泰國菜館當然順理成章,可叫「冬蔭功」了。九龍的「和平飯店」不必說,店名就是片名。只是這片名,其實又源自上海的「和平飯店」。
三年前,澳洲墨爾本的毒品市場竟有種興奮劑叫「哈利波特」,原來藥丸兩面都有巫師與月亮的圖案。可見毒販借用流行事物作幌子,以廣招徠。只是吃了這藥丸,能像哈利波特騎着掃帚柄登月升仙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