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國商銀」去中國化

台「中國商銀」去中國化

台灣為推動「去中國化」,與民進黨關係密切的兆豐金控公司,將屬下已有百年歷史與商譽的中國國際商業銀行(ICBC)改名為兆豐商業銀行。銀行工會及在野黨立委昨舉行記者會,指摘銀行此舉是「自斷手腳」。

藍營責改名毀商譽

台灣立委賴士葆、費鴻泰、吳成典昨日偕同中國商銀工會理事長蔡元鎮等舉行記者會。蔡元鎮表示,中國商銀前身可追溯至前清時期的大清銀行與戶部銀行,他質疑陳水扁政府因對岸有中國銀行,所以ICBC要改名。
藍營立委指出,ICBC改名是「自斷手腳」的政策,讓百年商譽毀於一旦,此舉甚為荒謬、令人費解。
他們表示,要捍衞金字招牌,反對「去中國」的泛政治化作為。
費鴻泰則稱,ICBC在全球共有二十三個分行及辦事處,全部更名的成本高達數十億元新台幣。而且,國際評級機構標普九月底才將ICBC的評等由「A-」調高為「A」,一旦改名,信用評等必遭調降,無形商譽損失難以估計。

高層與阿扁關係密切

費鴻泰質疑,改名一事,連兆豐金控總經理、ICBC董事長林宗勇都反對,但只有與陳水扁關係密切的兆豐金控董事長、持股不多的鄭深池強勢主導;而且財政部為兆豐金控最大股東,基於捍衞股東權益及國家財產的立場,更應反對更名案。
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