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7家銀行就推出零售化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NDF)簽署諒解備忘錄後,消息透露,再有5至6家銀行,正研究採納財資市場發展委員會(TMF)制訂的條款,推出有關產品,其中恒生(011)及東亞銀行(023)計劃短期內簽署協議。據悉,若銀行的系統能脗合文件制式,已簽署備忘錄的銀行,計劃於下月1日同步推出NDF合約產品。
客戶需存放5%保證金
有興趣研究的銀行,據了解包括永隆(096)、上海商業、中國工商銀行(亞洲)(349)及荷蘭銀行等。業界指出,雖然零售化NDF產品的需求未必太大,但基於競爭考慮,相信其他同業亦會考慮提升本身系統,以配合推出合約。
倘擴人民幣業務中銀受惠
銀行界預期,零售化NDF的產品模式,會類似外滙孖展買賣,行方會要求客戶存放相等於交易額約3至5%的保證金,產品對象以中小企及持有人民幣存款的散戶為主。7家已簽署備忘錄的銀行,包括滙豐、渣打、中銀香港(2388)、星展、富邦(636)、花旗及蘇格蘭皇家銀行,合約最低面額為1萬美元,合約期最長為1年。
另外,高盛發表報告指出,若特首曾蔭權下周三的施政報告內,宣布擴大本港經營人民幣第2階段的業務範圍,如包括人民幣存款可接納企業客戶、容許以人民幣作為中港經貿融資的結算貨幣,以及讓銀行在港吸收的人民幣存款可在國內分行作貸款用途等。
報告估計,本港銀行股的市盈率可望獲得調高,尤以中銀香港得益最甚,因為此舉將推動香港進一步成為大中華區人民幣銀行中心的地位,形同倫敦在60年代起作為歐洲美元交易中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