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強
過去幾個星期,已有很多文章探討過小泉純一郎的大選勝利,甚麼「刺客戰術」、「郵政綁大選」等競選策略,都已一一談過。筆者想趕搭「尾班車」,換個另類角度看看問題。
幾年前,我有一段時間愛上了看日本政治漫畫,曾晝夜顛倒一口氣追看了《加治隆介之議》、《英雄本色》等漫畫。正如我的朋友、也是中大同事的趙永佳最近撰文所述,近年日本政局連串戲劇性發展,在漫畫迷眼中,卻感到「熟口熟面」,因為大家早在漫畫中看過這些情節。
等待改革英雄
在這些漫畫中,日本充斥着污穢的派閥黑金政治。政客和派閥透過手中巨額貪污得來的贓款以及黑社會勢力,攫取選票,贏得大選,鞏固權力。得到權力後,又反過來巧取豪奪,透過保護各種既得利益,進行利益輸送,進一步搜括金錢,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日本過去十多年經濟上沉痾難起,便是因為這個官商勾結、藏污納垢的政壇令種種改革難產。
猶太人一直等待他們的彌賽亞,而過去十多年,日本人就一直等待一個不肯同流合污的改革英雄。這種情意結,也投射到他們的漫畫中。
日本現今的政治制度是「國會制」,行政首長是「總理」,總理由國會選出,也因此,以往的總理大都要「買議員怕」,「買派閥怕」,以免因開罪他們而被借故推倒,因此容易選出一種講求妥協、擅長交易、和密室政治的「和稀泥」式政客;而非如「總統制」一般,能選出一個稜角鮮明、性格突出、作風強悍(甚至民粹主義)的人物當「總統」。
渴求政治強人
這種妥協式的政治人物,為求尸位素餐,面對自八、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爆破遺留下來的問題,例如銀行的呆壞帳問題、黑金問題,一直沒有勇氣和決心大刀闊斧處理,因為生怕觸動各種既得利益,尤其是派閥背後所牽涉的千絲萬縷政商關係。過去十多年,日本從經濟到社會,因此亦陷入一潭死水。
我的書櫃有一套漫畫:《日本首任民選總統》,引子寫着:「西元20xx年,日本政府由於經濟改革政策屢次失敗,為了撫平民眾對政治的失望,決定改採首相民選制。」結果選出了一個富於膽識和鐵腕的少壯派首相櫻木健一郎……。
從中可以看到,這些漫畫如何投射出日本民眾對敢於改革的政治強人之渴望,甚至懂得把問題歸結到選舉制度:國會制vs總統制,及政治改革上。
對未來的願景
於是在《加治隆介之議》中,鹿兒島的農民為了切身利益,反對政府放寬外國農作物進口,怕影響他們收成的銷路和價格。但加治為了政治理想和日本的整體利益,卻在選舉中,不惜被選民投擲番茄,也選擇堅持提出這個吃力不討好的政綱……
又或者,在另一次選舉中指出,政府財政惡化,但人口卻步向超高齡化,若倚賴直接稅,對年輕一代會構成沉重負擔,所以縱使殘酷也不得不向無收入的老年人攤分部份稅務,實行銷售稅及逐步調高其稅率。為了重建經濟,日本國民得最少忍耐十年。加治說,指出這些事實可能令自己落選,但他卻不會後悔……
其實,這些都不是天馬行空的虛構漫畫情節,而是作者以至眾多民眾對日本未來的願景。政治強人+改革這一條處方,已從漫畫開始,深深植根在新一代日本人心中。
日本的政治漫畫是時代的先行者,讀者在加治隆介、櫻木健一郎等人身上,看到日本的將來。
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