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將於本周六召開,審議中國「十一五規劃」(即第十一個五年計劃)之際,本港親北京報章昨披露,內地政府部門為「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建議中,罕有地點名批評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以及福建東南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出現能源短缺、環境污染、食物安全等五大問題,威脅區域的持續發展,要求長三角、珠三角在未來五年控制或調低經濟增長速度。此舉顯示,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等第四代領導人,有意整頓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
本周六召開的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重頭戲之一就是審議「十一五規劃」建議草案,敲定未來五年(二○○六至二○一○年)的經濟發展方向。
擴張型經濟犧牲環境
本港《文匯報》昨報道,國家有關部門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指出,東南沿海地區與港澳台經濟社會發展日趨合,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以及福建東南地區這三個中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出現能源緊缺、佔用耕地、區域性食物安全和人體健康受威脅等問題(見表),已威脅區域的持續發展。
報道指出,國家有關部門為此提出五項對策。首先,在「十一五」期間即未來五年,東南沿海地區應該控制經濟增長速度,調整經濟增長模式。在允許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保持適當較高的發展速度下,從整體上調低經濟增長速度、盡快擺脫一些地區外延擴張型的增長方式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的發展模式,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的質量。
倡嚴控環保土地佔用
有關部門並建議,進一步明確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在全國社會經濟和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功能;健全環境立法,加大環保投資;嚴格控制有毒物質污染;嚴格控制土地佔用等。此外,有關部門並認為,應該加強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的科學技術研究,將有關的研究納入區域科技創新體系。
早在五中全會舉行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周四召開會議,除討論「十一五」規劃草案,以便提交五中全會審議外,還提出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五項必須工作,當中首兩項是,必須保持經濟平衡較快發展以及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