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小孩自信及社交 簡單方法有助改善<br>港童言語發展障礙情況普遍

影響小孩自信及社交 簡單方法有助改善
港童言語發展障礙情況普遍

【本報訊】根據臨床經驗顯示,兒童言語發展障礙在港非常普遍。有專家指出,言語發展障礙可影響兒童的自信心、社交和學業,所以家長應該留意子女言語發展的進度,如出現遲緩的情況,即應及早帶子女求醫,以免延誤治療。 記者:趙燕婷

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兼言語治療師李月裳表示,兒童言語發展障礙包括表達能力較弱或咬字發音不清。英國及澳洲的研究發現,兩國約有一成兒童的言語發展出現障礙,本港雖然沒有類似研究,但臨床經驗顯示情況也相當普遍。
李月裳說,影響咬字發音的因素包括聽力、口腔的結構和功能、神經系統發展、語言和環境刺激,以及遺傳;也有部份個案的原因不明。她認為,本港兒童較少接觸廣東話拼音,在學習發音時較為困難,而家長對拼音的認識也較少,所以即使子女發音不清,也未能指出錯處,令情況更加嚴重。

必須及早求醫

李月裳指出,兒童在不同歲數應可清楚發出不同的語音,其中兩歲時可讀「b」音如「爸」、「m」音如「媽」、「d」音如「爹哋」;三歲可讀「j」音如「魚」、「h」音如「鞋」、「w」音如「蝴」、「l」音如「梨」;四歲可讀「p」音如「婆」、「t」音如「兔」、「g」音如「腳」、「gw」音如瓜、「kw」音如「誇」;五歲可讀「f」音如「花」、「ts」音如「車」、「dz」音如「豬」、「k」音如「橋」和「s」音如「手」。
她建議家長留意兒童的語音發展,並提醒「s」、「ts」、「f」、「p」、「t」、「k」等六個語音是兒童常見的錯音,家長應特別留意,如發現子女的言語發展有遲緩情況,應及早帶子女求醫,現時醫院管理局轄下的母嬰健康院和私人市場均有言語治療師提供相關服務。

應作正確示範

李月裳又強調,家長在子女錯誤發音時,應該立即示範正確的發音,並同時減慢他們說話的速度,但切勿取笑或故意模仿錯音。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讓子女以舌頭舔口唇附近的位置、咀嚼「煙韌」的食物和吃需要吐核的水果,這些簡單的動作都可以協助兒童鍛煉口腔肌肉,有助兒童咬字發音。

林先生指,已為兒子在政府排期看言語治療師,但由於排期需兩年,因此打算轉介看私人執業的言語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