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是一種可引致殘障的腦神經疾病,暫未有方法根治。有專科醫生指,由於該病病徵並不持久,患者往往忽視病情,但他強調及早治療可緩減該病的發展,呼籲年輕人在出現病徵的初期盡快求醫,切勿掉以輕心。
成因未明難預防
瑪麗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陳灌豪表示,本港約有一百名經診斷證實患上多發性硬化症的病人,但相信實際的患病人數應該更高,平均發病年齡為二十九至三十三歲。該病成因估計與病毒感染、遺傳、性別及環境因素有關,但由於成因未明,故暫時沒有方法預防。
他強調,多發性硬化症主要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早期症狀包括疲倦、視覺模糊、腿部乏力,以及面部、手臂、腿部或軀體麻木,但由於這些症狀會在約兩周內自動痊癒,故不少早期患者都會因忽視病情而延誤診治。
多項臨床試驗證實若患者在發病初期接受乙型干擾素(β-interferon)治療,可減少多發性硬化症復發,有效減緩病情發展。其中一項有二十個國家、共四百八十七位病人參與的研究更發現,乙型干擾素可有效地延長患者由首次出現症狀至發展成臨床確診多發性硬化症病者的時間。
他指出,乙型干擾素治療對逾七成患者有效,但價錢昂貴,一年的治療費約需七萬至八萬元,而且暫未清楚停藥後患者會否復發。不過,由於乙型干擾素會影響胎兒和增加流產的風險,故不適用於孕婦。
香港肌健協會執委會委員鍾添發說,現時乙型干擾素是自費藥物,希望政府可增加針藥及醫療器材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