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三夜的旅行一下子過去。
觀察查先生活動,感受到他的人情味極重,陪他下圍棋的老友沈君山生病,查先生不管多疲倦,也堅持到醫院看他。
吃完晚飯,還要上電視台做訪問節目。翌日出席「遠流」的三十周年紀念會,之前查先生在報紙上看到上海出版社在台北有個展覽,也要去見見上海出版界的老友。
當天《長恨歌》的作者王安憶也在場,我在一旁看她,年紀不小了,臉上頸上還有很多青春痘,應該去吃甚麼解毒丸去。晚上出席狀元宴,會見許多考試冠軍,又是金庸迷的小讀者都前來發問。
返港前一天,出席「金庸信用卡」活動,有了此卡,買書有折。晚上有「金庸家族同樂會」,儘管疲累不堪,但當他看到全場老少的「金迷」,登時興奮起來,有問必答。
「四年前在《中國時報》舉行的金庸答問時,很多讀者討論小龍女在絕情谷居住十六年,衣服依舊潔白無瑕,不合邏輯,後來我也依照讀者的看法,修改為用樹皮樹葉補補衣服。」查先生說。
有些讀者不滿修改本軟化了周芷若的罪行、應得報應,查先生也不疾不徐地說:「壞事都已過去了,周芷若也懺悔了,我的心軟一點,給她一個好結果。」
查先生又坦言喜歡年紀較小的小妹妹,像郭襄和小昭。為甚麼?因為她們不會成為對象,所以不會被懷疑。至於讀者要求查先生高抬貴手,讓郭襄找到如意郎君,查先生搖頭:「我不願意把她嫁給別人。」
在《天龍八部後記》中,查先生說:中國讀者讀小說的習慣,不喜歡自己憑空虛想,定要作者寫得確確實實。
「這或許是我們中國人性格中的優點:注意實在的理性,對於沒有根據的漫浪主義的空靈虛構感到不放心。」
所以金庸作品要不斷地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