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近年半導體行業表現波動,中芯國際(981)總裁張汝京表示,未來會為公司增加新元素,如成立更多合營企業,一方面引入技術合作夥伴,可加快產品發展速度;另方面亦可分擔涉及的資本開支,合作夥伴亦可藉此進入龐大的內地市場。
【本報訊】張汝京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除較早前公布的數個合營項目外,目前仍在尋找合作機會,估計最快年底前會落實新項目。
引技術夥伴分擔開支
除核心代工服務外,他說新策略可充份利用公司在內地的優勢──不用投入大量資金,亦可達到擴充產能及市場佔有率目的。如與日本凸版印刷(ToppanPrinting)合作的CMOS影像感測器,設備已於8月搬入新建的9廠廠房,計劃10月試產;與聯合科技(UTAC)在成都合作的封裝測試廠則於本月試產,稍後開始設備搬運。
正着手興建10廠
此外,中芯較早前公布正着手興建10廠,利用廢棄晶片,生產太陽能電池模具,預期第四季開始設備搬運。
談及下半年表現,他表示,目前觀察消費類產品有不俗的回升,當中以電訊產品特別是無線通訊升幅更佳;至於電腦產品亦有回升,但升幅不及其他產品,如9月開學後,便沒有如往年一樣有較佳表現。
DRAM價波動漸減產
對於DRAM市場價格波動,影響了集團整體產品平均售價(ASP)。
不過,張汝京指出,當生產技術不斷提升,同一種技術的價格自然會被侵蝕,這是必然的事,故公司需透過不斷改善產品組合,將技術向更高階轉移,如由0.18微米轉移至0.13微米,價格便可提升。
6月份,中芯有一半新產品便是採用0.18微米或以下制程。他估計今年第三季邏輯產品付運量增長會較快,DRAM增長比例略為放緩,但數量仍會輕微上升;第四季度則希望將比例進一步降至30%。
至於新技術發展,他表示應用於8吋的90納米制程,可望於9、10月間取得驗證;12吋的亦可望於第四季完成;65納米制程則希望明年底可以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