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政務官,名額四十人,起薪點二萬六千元,要考兩場筆試,成功的人才接受面試。
怎樣能考到政務官?問題來了:年年考政務官的試卷從來不公布,政務官的答題,也從來沒有標準答案(ModelAnswer)。城市中有許多補習天王,拍胸脯說有一套心法可以擔保會考幾優幾良,但從來沒有人敢開一家AO入職補習社,教人怎樣考政務官。
每年官場有許多高官退職,他們當年是怎樣考進去的?退職離休的政務官,總可以成立一家「AO考試研究顧問公司」,「掠」一點「水」吧?居然也沒有。
為甚麼?因為怎樣考政務官,真正的一套訣竅,在幾個英國人的腦子裏:霍德、黎敦義、鍾逸傑,也許還有退休港督衞奕信,只有他們才真正了解,考殖民地政務官的試題怎樣設計、如何評分、面試時取錄哪些人。
招考政務官,不要最聰明的,也不要最蠢的,像身體檢查時護士叫你拿一個小瓶子進廁所提取的小便樣本:「不要前面,也不要末端,只要中間的一截。」政務官執行英國人的政策,不要他們參與制訂(當然,低一級的所謂民生,例如哪個地區要多開一座圖書館,圖書館附近要幾所公廁,這樣的「決策」,可以全權放讓),特別是對中國的判斷、國際經濟形勢轉變的評估、香港未來十年的面貌規劃,這些都不必勞煩黃臉孔的AO傷神,讓他們領高薪,繼續做他們在牛池灣小市民心目中的「天之驕子」,讓他們學習喝紅酒,打聽倫敦的美食資料。
政務官如果太聰明,他會有獨立見解,他會躡手躡足地偷偷登上殖民地管治知識庫的最高那座藏經閣去偷書,他會悄悄進入禁地偷看他不能看的事情。殖民地政府考政務官,只有一個原則:品格方正,資質中庸,不要挑戰權威,尤其是當你明明是一個地盤管工的時候,千萬不要把自己當做工程師。
這當中應該怎樣考?學問就大了。身為大學辯論會長,能言善道,機智迅敏,試題自以為答得出色,一百分Bingo,他偏不會要你,反而你那位同學,滿臉暗瘡,平時唯唯諾諾,他反而當了AO。你會深深不解,大志難遂,是為甚麼?
這世界有許多道理,天外有天,你太年輕時不會明白,例如怎樣考政務官,連「當家作主」的特區政府也不會明白。真正懂得的人退了休,在英國的鄉下,坐在一張安樂椅上,正在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