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萍語:第4季恆指16000在望

投資萍語:第4季恆指16000在望

雖然恒生指數在第3季最後一個交易日(上周五)收市仍略低於15500點,但綜觀港股今年以來的表現,第3季仍是恒指升幅最大的一個季度。
恒生指數於8月中曾經一度突破15500點,但9月份港股欠新動力,月內恒指僅在500點範圍上落,但若以7至9月份計算,恒指則進帳逾1200點,較6月底升幅達8.6%。話雖如此,對於持有滙控(005)的投資者而言,卻並不感受到大市升勢。該股份上周五收市126.2元,與第2季尾股價比較,基本上是停滯不前,也因為這個原因,恒指季內升幅亦受制於滙控股價,否則,以中國移動(941)股價於第3季漲升30%,滙控即使只能與大市同步上升,恒指15500點根本不是甚麼阻力位。
第3季已經過去,展望今年餘下3個月港股走勢將是如何?筆者認為第4季港股將受更多的因素所影響,其中又以10月份所面對的變數更為複雜,每年10月份,不少投資者又再次浮現「十月股災」的陰影,雖然資料顯示,10月份股市確有多次錄得較明顯跌幅,但這是否因為股災陰影所造成呢?筆者認為投資者不宜「迷信」,否則,只會令自己「迷失方向」。周邊的各項因素改變,才是左右大市去向的關鍵,「股災」往往只是用作唱淡及推低大市的藉口。

利率油價陰影未消

以今年10月份而言,港股主要受到中國及本地因素影響為主,內地A股股權分置計劃的消息料仍對H股造成波動。另一方面,本月8日及11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對當前宏調的效果,以及新政策改革的方向如何,對中資類股份升勢能否延續有直接關係。另一方面,本月12日(星期三)曾蔭權將發表其上任特首以來的首份施政報告,從近期勾地政策及上周賣地成績來看,該份施政報告最受關注的,便是特區政府是否以高地價政策支撐本地經濟發展,從上周高價售出地皮而地產股欠缺表現的情況來看,施政報告若顯示政府刻意推高地價,對地產發展及收租股反而不利。
另一主導港股的因素是新股上市,預期中國建設銀行及領匯分別於本月及下月份上市,共籌集資金約700億元,筆者預期市場反應頗為熱烈,究竟這兩隻大型新股上市集資會否抽走大市資金,若以近期港元強勢以及資金流入亞洲區的情況來看,新股上市對資金造成的壓力並不太大。相反,若亞洲區股市吸引力不變,這些以認購新股為主的資金料不會在招股完畢後即時撤走,這有助大市投資氣氛。
不過,在過去多個月已不斷重複的因素,包括油價及利率動向,料仍對港股有間歇性陰影。筆者相信恒指在15000有支持,第4季恒指料可見16000點。具體投資策略,下周詳談。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