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訊:「海歸」大閘蟹

上海通訊:「海歸」大閘蟹

今年的陽澄湖大閘蟹,在防偽技術上大做文章:殼上電紋,螯上戒指,腰上彩帶,末了,還要在它根本就沒有的脖頸(兩螯之間)上套一條項鏈。這副穿戴如果是安在人的身上,估計就是精神病醫院的形象大使。

正宗絨毛蟹最難求

這些年在上海灘頭,同樣是金毛、青背、白肚,十足陽澄湖大閘蟹模樣的假貨實在太多,連電紋、戒指都仿得一模一樣,而且,這些假貨往往並不偽劣,令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要維持原來身價,還要從自身的品質上下工夫。
上海的食客普遍反映,陽澄湖大閘蟹的肉質領先優勢還在,但如果考慮價格的差異,說它不如太湖蟹、洪澤湖蟹,也不為過。有專家指出,儘管陽澄湖有獨一無二的水土優勢,但蟹種的退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正宗的中華絨毛蟹,在中國本土已經是鳳毛麟角。

荷蘭蟹過江顯身價

好在從荷蘭那邊傳出喜訊,早年混在中國水產品中出口的蟹苗,如今在那裏遍地亂爬。由於荷蘭的氣候、水質、空氣濕度都很適宜這批大閘蟹生長,加上少有天敵,純正的基因就此保留下來。去年有人把這批蟹種帶回國內,當時曾樂觀地估計,在一年後的今天,上海人就可以吃到這種純正的「海歸」(海外歸來)大閘蟹。可惜,最近傳出消息,這批「海歸」蟹由於水土不服,在成熟前已死傷過半。
物以稀為貴,在上海,還得加一句,以洋為貴。這批碩果僅存的「海歸」大閘蟹,最終的身價,能否超過陽澄湖大閘蟹,目前還不知曉,因為陽澄湖大閘蟹在九月圍捕,而「海歸」蟹要在國慶後才上市。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喜歡新奇的上海人,對「海歸」大閘蟹還是會抱有一定興趣的,就像五六年前對待海歸派學者一樣,先付高價嘗一下鮮,倘若發現不過如此,再冷落它也不算遲。
游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