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手記:蘋果第二代iPod樹大招風﹖

矽谷手記:蘋果第二代iPod樹大招風﹖

當今矽谷那一家電腦公司發表新產品最受傳媒關注﹖蘋果電腦敢認第一,無人敢認第二。這從9月初新產品iPodNano及可行iTunes的摩托羅拉ROKR電話發布會可見一斑:事前數周經已謠言滿天飛,而發布會期間所有和蘋果及科技玩意(gadget)有關的網站/網誌(blog)全部「大塞車」,名副其實萬眾矚目!一如以往,發布會過後,專業評論及網友留言排山倒海般湧現,不過與過往有別,這次的新產品並非一致大獲好評,只可以毀譽參半來形容。

網評如潮 毀譽參半

iPod第一代於01年面世,早期網友比較一面倒地唱好,不過近期唱反調的似乎與日俱增,甚至出現了專為反iPod而設的網站,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筆者嘗試探討一下背後因素:
1.蘋果個人電腦市場佔有率長期徘徊在不足一成水平,網友基於鋤強扶弱的心態,不會有太多負面意見。如今iPod是數碼隨身聽(digitalaudioplayer)的一哥,可謂眾矢之的,網友批評起來便不再手軟。
2.不少科技玩家以發掘及使用非主流器材為樂,特別追求與眾不同這感覺,這班用家自然成第一代iPod最早期的捧場客。但當iPod「人有我有」,他們自然地轉支持其他非主流器材。
3.資深玩家對iPod包裝重於功能不以為然,例如無間斷連續播放,iPod就做不到,很多古典音樂作品(如馬勒的交響樂)一個樂章緊接下一個樂章,用iPod來播就如斷截禾蟲,聽起來會相當無癮。而蘋果為了在價格和利潤之間取得平衡,「犧牲」了iPodShuffle的顯示屏,還美其名為推廣隨意播放,亦為人所詬病。此外,iPod無內置收音機及錄音機的功能,比很多同價位的競爭對手遜色。
4.在數碼隨身聽市場,蘋果給人創新者的感覺,但事實上無論硬碟式或快閃記憶體式的數碼隨身聽,都並非由蘋果首創。不過蘋果之前的先驅者,包括Creative及Rio都犯了難用、品質管理欠完善及售後支援服務的毛病,蘋果在這幾方面都大有改善。
5.蘋果的iPod及iTunes網上唱片店是一個封閉式的系統:從iTunes購買的音樂只能在iPod播放,而iPod亦不能播放從其他店(如Napster、MSN、Walmart)購買的音樂。這壟斷的行為,在歐美已有人向蘋果提出訴訟。

欠缺對手 獨攬市場

筆者預料iPod獨大的局面還會持續數年,曾被視為iPod最強的對手RioKarma亦關門大吉,Creative則擺了大烏龍,在日本出售了一批硬碟感染了電腦病毒的播放機。難怪iPod擁躉發出「會心微笑」。
無論如何,數碼隨身聽經已是一個成熟的市場,蘋果電腦要再創高峯,難度比以前高得多。不過,蘋果老闆SteveJobs再三強調目前無意開發數碼隨身看(personalvideoplayer),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大地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