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現在開始,無論是證券行「執笠」或被接管,內地股民的利益均可獲得保障,不至於血本無歸。根據最新頒布的《證券投資保護基金管理辦法》規定,一旦證券行被接管或倒閉,股民可獲得賠償,而中國人民銀行將率先向投資者保護基金注入一百億元人民幣。
內地股市自○一年持續低迷至今,市值蒸發達四千多億元,上海A股指數由二千四百多點,跌至近日的一千一百點徘徊,導致全國逾十家證券商去年起倒閉或被接管。七千多萬股民在股市損失慘重之餘,其在證券行的股票或保證金,亦因證券行倒閉而化為烏有。
從交易徵費籌集資金
經國務院批准,內地證監會、財政部和人民銀行三部委昨日聯合宣布,成立類似香港證監會旗下的投資者賠償基金,以保障投資者,特別是散戶的利益。然而,市場關注的賠償細則,仍在制訂中。
內地成立的保護基金將按照「取之於市場、用之於市場」的原則籌集,資金主要來自上海、深圳交易所的交易費的百分二十,以及境內註冊證券行,按其營業收入的百分之零點五至百分五繳納基金等。
政府救股民愈趨吃力
投資者保護基金破殼而出,但究竟對市場構成多大作用仍待觀察。但有股民表示,保護基金僅針對受證券行倒閉或被接管而引起損失的股民。他認為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各種手段造假業績,導致股民買入該等股票而遭遇損失,亦應獲得相應賠償,如「銀廣夏」通過虛構業績報表,使股價一度上漲到三十八元的高位,但如今股價僅為一元一角八分,如果從最高點算起,流通股股東蒙受的帳面損失逾一百億元。
近年來,內地證券行連番倒閉,以往處理規模較小的證券行,統統由政府、銀行埋單,但隨着南方證券、大鵬證券等大型證券商相繼「執笠」,單靠行政手段來處理有關問題變得愈來愈吃力。
新華網/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