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第十六屆中共中央第五次全體會議(中共五中全會)將在國慶長假期之後舉行。會議主要討論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十一五),以及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建構和諧社會。這次會議之後,大家將更清楚看到,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將如何演變?中央究竟還剩下多少權力去約束各地諸侯?
自從胡錦濤、溫家寶等人上台之後,中央權威不足的情況愈來愈突出,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利益衝突日趨嚴重。過去兩年多,溫家寶推出很多以人為本的政策,包括廢除歧視民工的城市收容遣送制度、發起全國清繳拖欠民工工資的運動等,但不是受到地方政府質疑,就是被陽奉陰違,甚至出現地方官員漠視溫總批示的罕見情況。近日,十七個省市領導還集體上書中央,投訴傳媒的監督,要求加以阻止;此舉猶如地方政府聯手向中央迫宮。
宏觀調控名存實亡
國務院的宏觀調控,同樣受到沿海省市的抵制,最後中央被迫讓步,改為不同行業區別對待的「有保有壓」政策:抑制水泥、鋼材等過熱行業投資之餘,加大農業、能源等行業的投入。兩年過去了,宏觀調控的目標仍未實現,與九十年代朱鎔基當政時立竿見影的宏觀調控比較,中央權威如何,高下立見。
顯然,當中央的政策和地方的利益有矛盾時,在巨大經濟利益驅動下,地方當局有強大的內在動力和誘因抵制中央;而且,隨着經濟發展,廣東、上海等沿海省市的經濟實力早已今非昔比,令他們更有實力抗拒中央的政策。相反,中央對地方政府的制約能力,隨着雙方財力的消長,正在不斷削弱。
兩張王牌形同虛設
目前,中央僅剩兩張王牌能夠約束地方諸侯:一是人事任命權,另一個就是經濟資源的調配。一般而言,中共中央透過組織部,直接控制副省級以上幹部的任命,但這張牌不好打,也不能隨便打,因為這些幹部都有很硬的後台,若非到了非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說撤換他們,就是調職,也不能隨便為之。
過去兩年,各地發生那麼多死傷慘重的礦難等意外,但有多少個副省以上的幹部被撤職呢?若凡是「不聽話」的領導都要撤職,而各地那麼多人「不聽話」,中央能撤多少人呢?因此,這張牌只能備而不用,對地方幹部雖有威脅,但不會很大,至多只能令他們不敢公然造反,絕不能令他們在中央與地方的利益有衝突時,向中央俯首聽命。
中央另一張王牌「資源調配」的威力也在萎縮,目前中央僅剩重大項目的審批權和「五年計劃」的規劃權。所謂五年計劃,是指未來五年中央政府將推行哪些龐大的建設項目,也就是「國家重點工程」,原意是讓中央政府透過重點工程,加大對落後地區的投資,有效分配資源之餘,也避免各地重複建設。但現在沿海省市已是財大氣粗的暴發戶,深知中央政府向西部和東北三省等落後地區傾斜的政策,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在此情況下,沿海省市多不會對「十一五」計劃抱甚麼期望,也不會為了爭取國家重點工程而事事對中央唯命是從。
揭開整治諸侯序幕
換言之,隨着「十一五」計劃的落實,中央制約地方政府的王牌將買少見少。除非徹底改革現行的體制,否則中央與地方的關係這個死結不會輕易解開,而地方諸侯不斷坐大,已令中央政令不通、施政效果和效率大打折扣,胡錦濤一定會理順這個關係。中共五中全會,應會揭開中央整治地方諸侯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