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激辯應否與私營機構比

會議激辯應否與私營機構比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內務及運作委員會會議昨討論顧問公司的薪酬檢討報告,該局成員郭家麒不滿,成員在「早上九點至可以睇報告,下午就要決定接唔接納,時間咁短,有冇搞錯。」會議朝九晚六進行,據知會上討論氣氛激烈,大部份成員不接納顧問報告的內容,尤其對顧問公司把醫管局與私營機構比較有保留。
據了解,小部份成員傾向接納或接納部份報告的建議,但不容許醫管局接納顧問報告的意見佔多數,不少成員更要求顧問公司解釋,為何要用私人機構薪酬來作比較,有部份成員更對總裁薪酬數字感到驚訝。醫管局成員李國麒表示,由於他早上未有參與閱讀報告的部份,不知道早上的開會情況,但下午的討論最後未有把報告「照單全收」。
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會後未有回應會議氣氛是否激烈,但承認不同成員有其個別意見,但最後全體一致決定,贊成取消花紅制及以個人經驗等因素決定高層員工薪酬。

薪金非公職唯一報酬

對於應否把醫管局高層薪酬與私人機構比較,人力資源專家合眾人事顧問總經理蘇偉忠認為,某些公營機構總裁薪酬一向低於私人市場,是合理現象。因接受出掌公營機構的人,薪金不是唯一報酬,這類工作的吸引力還在於社會地位,以及為社會服務的滿足感,「如果一個人出任公職,只係為咗錢,根本唔應該打呢份工。」
蘇偉忠以放棄電盈千萬年薪要職而接受三百七十萬元「低薪」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為例,指很多出任公職的人並非純粹出於金錢考慮。地鐵公司及機管局的行政總裁年薪都遠高於醫管局,蘇偉忠認為,地鐵及機管局行政總裁的要務都是為公司賺錢,表現與賺錢能力掛鈎,薪金較高是可以理解的。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說,拿公私營機構的總裁薪酬相比,是橙跟蘋果比較。「三百幾萬底薪真係低咗些少,好多私家醫生都搵到呢個數;但係亦都唔能夠同私人市場比較,私人公司決定薪金係睇業績嘅,公營就唔係。」他認為,「醫管局CEO值幾多錢,政府可以自己衡量。」當局請顧問做調查一定有動機,「政府需要數據支持,其實做薪酬比較好容易,私人機構薪酬資料係公開嘅秘密,花成六十幾萬做個報告,好似貴咗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