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雜誌中文版最新評選的二○○五年中國最佳商務城市結果顯示,上海、北京和深圳位居前三甲,與去年排位相若。十大最佳商務城市中,蘇州、杭州和寧波這三座城市,受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房地產過熱影響,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十佳」中,僅東莞一家新面孔。
作為中國經濟的火車頭和最國際化的城市,上海蟬聯中國最佳商務城市首位,雖然今年面臨房地產過熱的挑戰,但在人才可獲得性、商業效率上的優異表現令人相信,它的發展潛力巨大。
北京未來具有奧運商機
至於北京,作為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成為跨國公司和中國最具實力企業總部的首選之地。儘管在環境質量、城市建設和商業效率上仍有不小的改進空間,但首都的特殊地位和奧運商機仍然令人看好它的未來。
而曾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因香港回歸後,城市定位逐漸改變的深圳,同時作為中國最年輕的移民城市,可能是平均人口素質最高的城市,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獨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投資環境令東莞成了聞名於世的現代製造業名城,尤其是IT產業,全世界每四台電腦就有一台產自東莞。東莞首次取代成都,進入「十佳」。此舉亦令中西部城市空手而回。
經濟重心北移青島受惠
此外,今年大連和青島這兩座環渤海地區的城市分別上升了一位,青島今年上半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二十多億美元,僅次於上海和蘇州。青島市市長夏耕躊躇滿志表示:「八十年代看珠三角,九十年代看長三角,現在到了新的世紀,經濟重心是不是繼續向北移呢?我個人認為這個趨勢已經出現了。」
目前,中國經濟重心在向環渤海地區轉移。而一座城市能否後來居上,除了改善環境,形成產業集群的優勢至關重要。此外,切實改善當地的商務環境,提高透明度和商業效率亦是關鍵。
而這次調查的指標包括商務環境、商務成本、勞動力供應及生活質量,調查範圍涉及內地四十個主要城市。這是該雜誌第二年舉辦有關評選。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