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曾蔭權下月公布的施政報告,預料將重點提及如何振興經濟。經歷前特首董建華為香港經濟定位而兜兜轉轉後,曾蔭權認為香港應該定位為是亞洲國際都市,並且是中國的金融、貿易、旅遊及資訊中心,為營商者提供方便投資環境,因此預料政府會建議在明年加強推廣旅遊業及旅遊設施,並且檢討現時規管公平競爭的制度,改善營商環境。
曾蔭權曾任財政司司長,對香港經濟發展有相當認識,消息人士稱曾蔭權將會堅持他一直認同自由市場經濟「大市場、小政府」,「市場主導、政府提供環境」等大原則,曾認為香港應利用中國及珠三角的經濟發展,進一步強化及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城市角色,並且要將香港建設為中國的金融、貿易、旅遊及資訊中心。
要達到這目標,特區政府會在政策上加以配合,其中旅遊業將是重要一環,今年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提出明年舉辦「2006精彩香港旅遊年」,利用香港目前多項大型旅遊項目,例如香港迪士尼、海洋公園及昂平吊車項目,將香港包裝為家庭旅遊首選地點。
此外,當局也會落實興建一些討論已久的地區旅遊景點,例如香港仔旅遊景點計劃、重建海洋公園、改善鯉魚門旅遊設施、並會在尖沙嘴興建大型露天廣埸。
檢討燃油巿場政策
除旅遊業外,政府也計劃改善香港營商環境,增加競爭力,包括檢討目前有關規管公平競爭的政策,除檢討現有電訊業競爭政策外,燃油供應市場也會納入檢討範圍,至於是否要就公平競爭立法,則要視乎由財政司司長負責的檢討公平競爭政策委員會明年發表的報告而定。
另外,政府也有意進一步發展資訊科技工業,當中會利用數碼港設施作為香港資訊科技工業橋頭堡,並會研究容許商業機構利用現時政府擁有智識產權的資訊技術,用作商業用途,此外早前政府推出的數碼21計劃,也會在明年進行檢討。
消息人士又稱,政府會研究同其他內地省市加強合作的可行性,並且會透過加強與內地在基建設施方面的配套和合作,例如即將上馬的港珠澳大橋,強化香港在珠三角一帶的物流及商貿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