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特首與立法會議員訪粵,重點節目是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省委書記張德江及廣東省政府官員的會面了。張德江發表了我認為很有趣味的講話,可惜被「話不投機半句多」一語搶了鏡頭,無人報道其他內容。他說了大半小時,講述廣東省發展的經歷因由,滔滔不絕,然後語氣一變,提醒在座洗耳恭聽的人(包括曾特首),他說過這次交談本着的原則是「坦誠」二字(普通話差的人聽成「談情」,懷疑耳朵出了毛病),於是他就坦誠地說,廣東省發展到今天,是頗有隱憂的,就是過去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之初,廣東省是「一馬當先」,但如今全國開放,變成「萬馬奔騰」,廣東省過去一枝獨秀,如今全國「萬紫千紅」,那麼往下去怎樣繼續佔先?實在不容易,所以他說他是很有「危機感」的。
他是策略性地看,三十年前,一度是主要創造財富的重工業完了,八十年代,鄧小平堅決走經濟開放路線,於是中國大陸吸引了大量製造業投資,為中國各地帶來了龐大的財富,但時至今日,新的元素出現了,創新通訊科技推動了全球一體化,資本家永遠在尋找更低工資、更低成本的地區,要競爭,往下去就要搞服務行業經濟了,要發展知識文化資產了,區域性互補不足的聯盟越來越重要了,誰失去經濟地位,誰就會被邊緣化了。他認為廣東省和香港是最明顯的聯結,所以他主張討論合作發展,他說這是香港轉瞬即逝的機遇。
我聽得有趣,因為他所說的跟我剛在畢爾包聽到的絲絲入扣,關鍵都是在於因了解宏觀趨勢而產生的危機感,及迫切需圖自救的決心,而出路都在經濟轉型,文化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