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建行具成份股資格

理財智慧:建行具成份股資格

過往恒生指數是不包括H股的,原因很簡單,因為H股不是全流通的股份,大部份股權是由國家所持有,而那部份是不能在市場上買賣的。因此,H股就算市值很大,成交很多,也不能被納入成為恒指成份股,其份量只能反映在國企指數之上。

或成全流通H股
成為恒指成份股的基本要求,是按公司的市值及成交量計算,而公司最少要有上市2年以上的歷史(可酌情豁免),亦要以香港作為第一上市地。此外,公司的財政狀況,以及不同行業在恒指所佔比重能否反映大市分布,也在考慮之列。
按照上述要求,H股能否成為恒指成份,最重要的是它是否以香港作為第一上市地,以及公司股本能否做到大部份流通。有報道說建設銀行將會是首家股份全流通形式上市的H股。如果能夠做到全流通,便有望符合恒指選股的要求──即絕大部份股本能夠在市場買賣。
以建設銀行的估值3500億計算,如果全部拿出來賣,將會是歷來最大規模的上市新股,不但是開創香港歷史,相信更是世界紀錄。不過,全部一次性賣出來是沒有可能的。過往香港新股集資金額最高也只是500-600億元,建行如果把所有股份全部出售,恐怕市場也未必能夠承擔。因此,最佳方式是在上市之前先引入策略性股東,吸收多些資金而沽出更多股權,協助公司股份流通。
至於市面上所流傳的全流通股份是甚麼意思?會否是政府仍然維持大部份股權在手,但這批股份是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不像過往般不能夠在市場轉讓的呢?如果是這樣的安排,只是形式上股份可流通的股份數目多了,但實際流通數目便要視乎大股東(中國政府)的取態。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