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藝術 - 陶傑

說話的藝術 - 陶傑

說話要有技巧,尤其在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國家的大學講壇,傳播自由的主題。
首先要包裝。主人家不是愛聽好話嗎?我把一套讚揚你的擦鞋話說到盡頭,故意扮一個阿諛的丑角,讓觀眾在哄堂大笑中感受其中的荒謬。
在這一刻,這位演說家粉墨濃妝,打扮成小丑。有兩種人看不透他這個角色,一種會覺得反感,一種會以為他很愛這個極權政府,但其實這只是一堆泡沫,這不是他的本意,但他必須這樣做,他要誘拐觀眾往森林的深處跑,他要插滿一頭的鮮花,手舞足蹈,像哄小孩一樣,目的要你跟着他跑。
請留意他的話:「共產黨始終會滅亡」、「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結社自由,都寫在憲法裏,既然自由都那麼齊全,就要回歸憲法」;「要推行真的改革開放」、「言論自由像看小電影,讓他罵了、說了,沒甚麼了不起」,那一切肉麻吹捧當權者的獨白,都是掩護的泡沫,一個高明的演說家,就像走私,他把海洛英和私煙藏在船艙,船頭和甲板堆滿花花綠綠的衣服和褲子,水警拿着槍,登船檢查,看見那麼多紡織品,揮揮手放行。

李敖在三場演講中,夾帶了許多私貨。五十多年以來,只有他才有這等本事,把私貨混在馬屁的紡織品裏蒙混過關,入境之後還公開拍賣。對李敖的人格,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然而三場演講,李敖變成了一個「語言胡迪尼」——胡迪尼,不就是那個渾身綁牢了鎖鐐、裝在箱子裏、沉在海底,還有本領逃遁無蹤的魔術界傳奇嗎——政治就是「不可能的藝術」(TheArtoftheImpossible),在一個為人權綁上鎖鏈裝進箱子的極權國家,李敖施展了言論自由的奇門遁甲功夫,他是語言學問爐火純青的大師。
不要急着起哄罵李敖,他很成功。他做得到的,你做得到嗎?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人民是如此之怯懦而缺乏想像力,統治這個國家的人是如此橫蠻、脆弱,如此缺乏自信,要像哄幼兒吃泡飯一樣,向幼兒哼一首歌,把熱飯吹一口氣,說:「乖,這口飯不熱的,味道很好的,吃了吧,乖,啊?」這樣的國家,聲稱二十一世紀是他們的世紀,能不叫人啞然失笑而悲哀嗎?
不要罵李敖這樣講話,想一想李敖為甚麼要這樣說話:一口熱泡飯,一個色情笑話,一首搖籃曲的小調:「吃吧,吃吧,你吃了,我給你把天上的星星摘下來送給你玩……」小孩還是把這口飯吃下去了,李敖笑着,抹去臉上的油彩,百年之後他的苦心,你會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