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我應該感到一絲飄飄然。嘉賓阿Kam上新城財經台《遊山玩水》,告訴我們多年前讀《號外》我的一篇旅遊稿子《Asilah》,作出飛到北非摩洛哥旅行的決定。
當然阿媽阿爸阿哥阿姐朋友阿三阿四都會勸阻:「阿邊個講喎,有命去冇命返嚟個喎!」「人間蒸發個喎,《TheShelteringSky》套戲都有得你睇啦。」「連《AbsolutelyFabulous》套笑劇都有賣女做女奴情節,唔驚俾人賣咗入後宮咩?」(阿Kam笑曰:有咁正就過癮咯。)總之反對聲音從四方八面同一聲道,連本來打算同行的女朋友亦打消勇氣,放棄了主意。
除了背囊還有勇氣,一肩承擔,從西班牙極南過直布羅陀海峽到達回教混合法國風情的Tangiers,再乘一個多小時大巴即到Asilah,阿Kam知道自己來對了。之後一路上,Fez、Meknes、Rabat、Casablanca、Marrakech,她碰到不少好人好事。其中一則令人十分開懷:在摩洛哥不少胸前掛着導遊證各式人等會上前問訊作嚮導,不知孰真孰假,其實大不了「坤」閣下買些地氈之類,但為免身邊有人吟吟噚噚,阿Kam竟然選了一個七歲的小朋友帶路,一帶幾天,十分有交帶。末了,她不想以金錢回報,看他腳下一雙拖鞋甚殘,送他一對波鞋;男孩歡喜已極,帶她回家來母親請阿Kam吃晚飯。本來樸素平民百姓家,弄起一頓美味非常道地摩洛哥國菜Couscous(燉雞小米飯)。除了對美食感恩,也讓阿Kam體會回教清真親和的一面,多年下來美國的新聞網絡、荷李活的電影都為我們對回教的負面洗腦。這一刻阿Kam知道自己獨自上路到摩洛哥的正確決定,更放心遊逛下去。如此如此,一去去了四次,最後一次更在Meknes住了四個月,也是在街頭碰到陌生女子問路之際,被邀回家吃飯,更被這位新相識朋友的母親代找月租一千港元的住處,學了一點阿拉伯語,也在人家道地的廚房學燒幾道摩洛哥菜。
就是一篇千多字的稿子,讓有心人深切認識了一個國度,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