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美(中)暑假在香港實習時,同事(左及右)常取笑她貪吃香港美食。
撰文:冼麗婷
相片提供:亞洲藝術文獻庫
一八七○年成立的衞斯理學院坐落在綠葉成蔭的美國麻省小鎮山崗上,我是學院三年級學生。
一百年前,中國三位極有影響力的女性─宋家三姊妹,年紀小小便遠渡美國在這所名滿全球的女子大學念書。遙距一個世紀的學姊將介石夫人宋美齡,校園內人人聽過她的名字,但我對這位曾長時間定居紐約的中國聞名女性及她背後沉重的中國歷史,所知近乎零。
………………………………
父母二十多年前從廣州移居紐約,跟眾多美國出生成長的移民後代一樣,我視自己為美國人。
衞斯理勇於服務他人的優良傳統,培育無數傑出女性。過去十多年,美國最高權力系統裏,有我閃亮亮的校友現任參議員、前總統夫人希拉莉及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兩人毫不含糊的演說魅力,在國際政治舞台留下耀眼女性風姿。
希拉莉當年住在俯望瓦班湖的戴維斯樓,我一位當宿生事務助理的同學,也正住在那個房間。然而,上一代人的個性與理想,不可能永遠綑綁下一代人。別說希拉莉房內沒有特別,我這個二千年後才走進美國女子名校讀書的華裔女生,關心的不在傑出校友的舊日足迹。
………………………………
宋美齡也好,希拉莉也好,兩個在中美歷史留名的第一夫人角色,我並不嚮往。這個校園滿是民主黨、獨立派系人士,但我與來自富裕家庭的香港學生都不愛論政。我關心當代整個世界的環境保護,對我來說,一棵一棵大樹被人砍伐淨盡,比中國、美國歷史,或是一個陣營與一個陣營的政治鬥爭,對人類的影響更大。
我不渴望聞名天下,只按喜好由主修建築藝術改為數學,因為兩者都很抽象,都要花功夫去證明;公式與畫面,同樣可令人不明所以,但同樣有偉大創造力。
………………………………
剛過去的暑假,我來香港的亞洲藝術文獻庫當實習生,十個星期的生活,令我對香港開始懷有故鄉感覺;中國的根,卻陌生依然。
此刻,衞斯理這所位於森林的小型大學漸入初秋。大鳥在湖上飛過、鴨子在路中心走過、兔子在草地跳過,晚來悄靜無人的讀書環境,曾經考驗我這個紐約女生;要來這裏讀書的香港女生,得準備習慣入夜無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