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六日,楊光華才剛上新工,為給予家人溫飽生活而拼搏,沒料到數天後,他卻遇上工業意外身亡,與至愛的妻子和女兒訣別。數年來已嘗盡苦果的遺孀楊太,往後將要面對更風雨飄搖的日子。
丈夫意外身故,對楊太來說固然是殘酷事實,惟更殘酷的是深受打擊的她在此刻嘗透人情冷暖。「我哋搵過勞工處聯絡先生任職嘅公司,希望佢哋可以發放一啲撫恤金應急,可惜佢哋拒絕。」楊太憤慨地說。至於正式的工傷賠償,仍有待處理。
後腦着地搶救無效
四十一歲的楊光華,生前任職裝修工人。楊太引述意外當日(本月十四日)現場消息表示,上午十時許,其夫在上環德輔道中一幢大廈進行外牆翻新工程,當時他爬上約十呎高的工作梯工作,其間身體突向後仰,失去平衡,後腦着地昏迷,工友見狀致電報警,阿華被送往瑪麗醫院急救,進行緊急腦部手術,最終返魂無術。
「因為我返工嗰度手提電話接收唔到訊號,我到六點幾放工先收到醫院通知,去到先生已經唔喺度,醫生話同佢做緊手術期間,因為傷勢太重救唔番。」
楊太說,出事前的星期天,一家三口還溫馨地外出吃飯,提早慶祝中秋,沒料阿華在人月兩圓的佳節前四天,卻遭遇不幸。
楊太與丈夫阿華結婚十多年,育有一名就讀中二的十三歲女兒。阿華多年前曾經營貿易公司,惟兩年前生意失敗,但他仍能面對現實,轉行任職裝修。本月六日他剛轉職新工,日薪三百多元。
生前顧家疼愛妻女
在楊太眼中,丈夫阿華家庭觀念甚重,最痛錫的便是獨生女瑤瑤,而女兒獲悉父親去世後,表現異常堅強,反而令她更憂心。
「我知囡囡係唔想我擔心,佢亦都好抗拒提起呢件事,不過我都同學校社工交代咗,希望盡量留意吓囡囡喺學校嘅舉動。至於我自己,就幾日都瞓唔到覺,又唔敢請太多假,因為請假就冇收入。」楊太說。
賠償等9個月至1年
根據勞工處資料顯示,去年約有四萬四千宗職業傷亡個案(包括工業及非工業意外),當中死亡個案共一百八十七宗;今年第一季傷亡數字則為九千二百多宗,死亡個案佔三十一宗。
工業傷亡權益會幹事馮艾斯表示,該會去年約處理一百多宗傷亡求助個案,惟絕大部份僱主表現冷漠,不會提供經濟援助,而工傷賠償最快要等九個月至一年,令很多死者家屬陷入經濟困難。
捐款編號:C1811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施援手
目前任職文員的楊太,月薪四千二百元,支付租金及水電費已佔去三千二百元,應付母女生活已感困難,遑論負擔亡夫殮葬費。楊太透露,丈夫的喪禮暫訂於十月八日舉行,近日她忙於辦理有關手續。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從「殮葬專戶」撥款一萬五千元援助她。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charity.atne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