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只顧診斷 藥方欠奉

國際視野:只顧診斷 藥方欠奉

剛結束的世銀及國基會年會和G8會議中,各財經翹楚所提出關注的問題,如油價高企衍生的通脹壓力、貿易不平衡所帶來對世界經濟之威脅、部份國家貨幣政策是否仍然過於寬鬆,以及全球經濟增長可能已見頂而逐漸放緩等,都是耳熟能詳之話題,本欄忠實讀者應不會覺得有何新意。
諷刺的是,個個扮醫生進行不同症狀的診斷,明知有些病態已浮上面,卻沒有開出治療的藥方,是有人諱疾忌醫,抑或是「專家」們感到病入膏肓,已藥石無靈,甚或是胸有成竹,認為可不藥而癒?

富國未解決真正問題
正如筆者批評富裕國只管為貧窮國卸點包袱(免除債務)一樣,可有齊心合力協助、教育、甚至強迫後者自力更生?解決根本問題不在「授之以魚」,而是應「授之以漁」,沒有一套治療方法,又怎冀望有奇迹出現,看官以為然否?
本周有些報道或經濟數據值得注意,首先是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昨日和今日兩天)出席美國銀行家協會(ABA)和國家商業經濟協會(NABE)年會之所發表的講詞。上次FOMC會後聲明用較大篇幅就颶風卡特里娜為美國經濟帶來影響程度之看法,以及明示能源價格持續上升,促使通脹潛在惡化壓力之憂慮,格老會否重申上述兩點或有更具啟示之言論,投資者實應加倍留意。
此外,今日會議局發表9月份消費信心,會否如滙豐研究部預測般,由上月的105.6大幅下跌至89,周四英倫銀行公布8月份按揭及消費者信貸數字,以及周五德國的Ifo商業情緒和歐委會的商業及消費信心調查報告,還有歐元區9月份通脹數字等,都或會令金融市場泛起漣漪。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