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e - 鄧達智

Joyce - 鄧達智

上周六中環新世界大廈JOYCE名店裝修之後重開,大鑼大鼓之餘更將於九月二十九日在會展舉行盛大派對兼fashionshow。雖然身在遙遠的北國,也遙向馬郭志清Joyce女士致敬。《早報》記者來問:閣下對馬女士及名店如何看法?……如何看?相信海內外讚美尊崇的文章早已排山倒海,還需我等小輩添花?先驅者!我如是答。
一般人以為歐洲時裝、日本時裝風行論世紀計,其實不然。在六十年代中期之前,一般你可以在店子裏購買得到的衣服只是極簡單實用類別。時裝;仍須度身訂做,是以流行的進度極慢。Dior一九四七年設計的窄上身、大蓮蓬裙下身的NewLook式樣,至一九五三年柯德莉夏萍在《金枝玉葉》中仍然穿着相同設計方向衣裳,而一般人更穿至六十年代初,直至CHANEL沉寂多時,東山再起,那號簡約短褸直裙的款式重生再現才得到改變。

美國有T-shirt牛仔褲,但倫敦youthculture在Beatles、瑪麗關的迷你裙衝刺下,系列化成衣時裝(pret-a-porter)才告漸次影響全世界。從巴黎、米蘭、倫敦開始。米蘭成名更是七十年代以後的事;香港其實晚不了多少,當年歐美在本地投資作時裝製作基地,貿易發展局創亞太區先河推出香港時裝節。但我們當時仍為加工事業,香港真正看到國際時裝當然周啟邦夫婦、瑞興、永安、惠羅等等都是好例子。不過,JoyceMa建立的JOYCE真正從歐洲引入著名品牌,先亞太區任何城市出現時裝現象。
人家台北、新加坡後來也有些富家小姐太太玩完番狗種完花,麻雀打厭了,老公管不住,也來玩玩精品店,但Joyce不同,她除了自身獨特品味,更有前瞻的vision,在她瞓身的堅持下,香港的時裝面貌絕對比亞太諸城先進,香港人的打扮也與別不同。如果要感謝一個對香港時裝品味領導的人物,除了Joyce只有Joyce!